
2021年,廣州市按照省《縣級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下稱“信訪超市”)標準化建設方案》部署要求,采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充分調動各級積極性,全力推進區級“信訪超市”建設。目前全市11個區均已按標準要求和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了“信訪超市”標準化建設任務,并掛牌規范化運行。建成以來,共服務信訪群眾8700余人次,受理信訪事項4130余宗,一次性化解率達95%以上,各區通過“信訪超市”努力實現了“接訴即辦、有呼必應”,為依法及時就地化解信訪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
擺上重要位置 高位部署推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區級“信訪超市”建設,將其納入平安廣州建設重點工程一體謀劃部署推進,成立了以市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常務副組長,市、區信訪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統籌部署推進,提出“先行試點、樹立樣板,示范引領、全面展開,細化標準、打造精品”的建設思路,制定印發《廣州市區級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信訪超市”)標準化建設方案》。市信訪局深入各區一線調研、廣泛征求相關市直部門意見,采取現地查看、核報數據等方式,對各區現有來訪接待場所場地面積、駐廳部門、人員配備、功能設置、信息系統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組織各區信訪局到佛山等地參觀學習。全市11個區均參照成立由區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擬制下發建設方案。同時,各區按照“擬制方案、申請經費、設計圖紙、招標工程、開工建設、竣工驗收”流程,加強監督檢查,嚴把工程質量,緊盯時間節點,加快推進速度,按時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先行規范標準 實時跟進督導
根據“先行試點、樹立樣板,示范引領、全面展開”的工作思路,市信訪局綜合考慮選定黃埔區試點先行,并先后出臺試點方案和現場會觀摩方案。黃埔區高度重視,先后派5個專題小組赴北京朝陽區、浙江諸暨楓橋鎮、湖北武漢、四川成都、深圳光明新區等地學習調研。按照“打造全省標桿”的建設目標,新建一棟總面積5627平方米的大樓,分6大功能區,分別設置18個接待窗口、8個服務中心、6個品牌調解室、4個接待會商室、4大專項領域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和一個仲裁訴訟區等,常駐10多個區直部門,于2021年7月底開始運行,打造集“群眾信訪訴求服務、社會風險研控指揮、網格服務管理、知識產權調解、12309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社區矯正、智感安防實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形成一套“建、管、用”的工作做法和經驗。國家信訪局、省信訪局領導及我市相關領導實地考察指導黃埔區“信訪超市”建設情況,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市信訪局組成工作組逐區進行實地檢查、跟蹤督導,利用《每日信訪動態》《廣州信訪簡報》及時通報建設進度,建立粵政易“信訪超市工作群”,實時解答各區建設中的難點問題,對建設進度滯后的區及時調度提醒,進一步壓實各區主建責任,確保各項建設有序、穩步、高效推進。
健全工作機制 運行規范高效
各區按照“邊建邊研”的工作思路,優化功能區(室)配備,規范安檢、分流、接訪及處置流程,建立健全會商協調、日常管理、隊伍建設等制度機制,確保“信訪超市”規范、高效運行。越秀區設置“481”架構、優化“五個一”工作流程、完善七大機制,建立起相對完善的運行模式。海珠區采取“重點部門分期常駐、一般部門輪換入駐、涉事部門隨叫隨到”的模式,將“信訪超市”打造成訪調一體、集成聯辦、一站化解的平臺。花都區建立多功能“智慧信訪”視頻會議系統,采取日常輪駐、機動進駐和戰時派駐等模式,實現“快受、快調、快辦、快結”的工作目標。南沙區聘請專業律師和專職人民調解員進駐,現場為信訪群眾提供高水平的法律服務和矛盾調解。各區依托“信訪超市”,不斷深化“接訴即辦、有呼必應”信訪治理改革,有機整合區屬各部門資源,細化職責分工,完善處置流程,努力讓信訪群眾“最多跑一地”,推動形成矛盾多元化解格局,促進了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