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南沙召開共建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暨廣州南沙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啟動建設推進會。一批涵蓋投資基金、創新實驗室、科創主體入駐落地等在內的重點項目及平臺在會上簽約,推動政策、空間、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資源整合,共建高效協同的創新創業服務生態體系。
南沙區委書記劉煒在會上表示,將以深化落實《南沙方案》為牽引、以建設南沙科學城為支撐,依托8平方公里的慶盛片區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創業高地,更好服務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據他介紹,自去年9月掛牌以來,社區經過一年的積極探索,取得了可感可知又可喜的成效。
“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示范區定位更加清晰——社區所在的慶盛片區日益成型,廣深港高鐵直連香港的高鐵班次持續加密,廣珠澳高鐵項目加快推進,“雙15%”稅收政策接軌國際,各類國際人才高度集聚,開放度越來越高,整個慶盛樞紐將是“十五五”期間南沙乃至大灣區重點打造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平臺。
“前沿轉化、聯合創新”的大動脈活力十足——港科大(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高效運營,搭建了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等新型組織,引入了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等源頭活水,今天我們又與廣工共建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科創氛圍更加濃厚。
“多元融合、開放包容”的好環境深入人心——全面對接港澳標準,建成了900多套人才公寓,打造了粵港云谷、粵港智谷等創新載體,落地了全學段港式教育、全流程港式醫療服務,“港式生活圈”的吸引力、競爭力與日俱增。
“這些新成效,讓我們有更足的信心、更強的動力,把社區建成灣區品牌。”劉煒說。當前,南沙正深入推進海港、空港、數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聯動”發展,營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環境,打造新質生產力孵化地,實現“立足灣區、超越灣區、引領灣區”的目標。劉煒表示,接下來,南沙將做好“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文章,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全過程創新體系,推動社區真正成為創新創業者的首選社區。
聚焦建平臺,構筑創新創業“樞紐站”
據劉煒介紹,聚焦海洋、能源、信息、生命、空天等科學領域,南沙將加快推進港科大(廣州)二期、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建設,集聚更多的大灣區高校創新團隊。
同時,南沙正謀劃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大灣區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增量平臺,大力支持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和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大力扶持重點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工程中心,將社區打造成為大灣區源頭創新最為集中的區域。
此外,南沙還將在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打造適合海內外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集聚區。“我們將制定更有競爭力的政策,營造更包容開放的創新創業氛圍,”劉煒說,“創新創業最后能否成功,關鍵是創富,我們將力爭為整個社區創造創富的發展機會。”
聚焦育企業,筑牢新興產業“強陣地”
近三年,南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猛,年均增長21.5%、總數突破1300家。接下來,南沙將瞄準人工智能、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材料、細胞與基因治療等領域,發揮港科大(廣州)、廣工研究院和南沙22家新型研發機構的引擎作用,孵化出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深入梳理南沙的重點產業鏈,依托龍頭企業,建立更多高新技術產業聯盟,推動企業相互賦能,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
“創新創業的團隊,只有在產業的大海里面才能存活。”劉煒表示,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建設,需要“產學研用金”聯合推進。
“希望各位企業家,無論是做制造的、做服務的,能夠為南沙的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供應鏈、產業鏈以及市場營銷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他說,“同時,我們也希望投資機構看好我們創新創業的項目,篩選投資,讓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能夠真正融合,培育一批上市公司,實現從創新創業到創富的發展。”
聚焦拓開放,暢通跨境合作“新通道”
劉煒表示,南沙將堅持以全球視野營造開放創新生態,探索制定跨境科研用物資正面清單,推進設備、樣本等物資便捷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實施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便利化措施,實現科研要素跨境高效流動。
尤其是,南沙將用足用活“南沙金融30條”,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探索設立港澳風投基金集聚區,支持科技企業跨境融資,讓各類跨境科創產業合作項目都能在社區快速落地。據劉煒透露,南沙已與香港投資機構設立目標總規模20億元的木棉花灣區高校科創投資基金,未來還將與澳門開展基金合作,將通過港澳對外合作平臺引進一批國際創新創業團隊,在南沙實現產業化。
聚焦攬人才,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
建設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國際化人才起到決定性作用。劉煒表示,南沙將樹立全范圍、全體系、全周期的人才觀,真正尊重和服務人才,迭代升級國際人才港政策,每年拿出10億—20億元資金設立人才專項,引進全球的高端科學家、高技能人才、跨國公司人才乃至離退休人才,力爭3年內引進5萬名大學生。
“我們將讓各類人才在創立獨角獸企業、上市公司的賽道上各盡其才,讓全社會感受到,南沙是一個可以充分施展創新、創業、創富才華的地方,是一個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劉煒說。
聚焦優環境,建設宜居宜業“棲息地”
“我們將更加注重營造符合國際化人才居住、社交需求的硬軟環境,拉滿身臨其境的國際體驗感。”據劉煒介紹,南沙將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深化實施“青出于南”政策,謀劃開辦大灣區科技商學院,推出零成本創業空間。擦亮“以年輕的城服務年輕的人”招牌,按照國際社區標準,打造港式國際化社區,規劃建設一批國際特色配套,舉辦年輕化的文體娛樂活動,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15分鐘生活圈”,讓社區成為各類人才“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理想之地。
在劉煒看來,南沙肩負著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等多重國家戰略,而承擔起這些使命任務,南沙必須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動力,真正成為大灣區新質生產力孵化地,因此國際創新創業生態建設至關重要。“今天是社區建設的一個里程碑,我們希望營造‘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讓創新創業團隊像一顆顆種子落到這片區域,成長為‘參天大樹’。”
“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是一種新生態,也是一種新生活方式,也必將是南沙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劉煒表示,南沙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高校、科研機構、科創企業在南沙創新發展,引領大灣區建設。“我們誠摯歡迎更多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走進南沙,深耕創新創業社區,共同為灣區乃至中國的科創范式書寫‘南沙樣本’。”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