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衛函〔2024〕898號
各有關單位:
為做好2025年度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的申報工作,我委編制了《2025年度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申報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做好項目的組織申報和審查推薦工作。
特此通知。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4年4月22日
(聯系人:郭子韓,電話:88900380)
2025年度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申報指南
根據《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穗衛科教〔2021〕3號),為促進我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圍繞當前衛生健康領域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提供基礎數據、防治策略等方面的依據,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申報指南,具體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以下簡稱“重大項目”)面向廣州地區醫療衛生單位、高等院校及其直屬醫療單位和科研機構開放,公開申報。旨在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在指定的領域和方向聯合攻關,為解決廣州地區重大醫療衛生健康問題以及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基礎數據、防治策略和工作方案。研究成果除通過發表相關論文外,應提交詳實的研究報告,提出相關對策措施,為廣州市衛生健康事業的全面發展和行政決策提供依據,并通過市衛生健康委組織的專家評審驗收。2025年擬立項并資助5個項目(每個專題1項),每項資助20-60萬元,總資助金額不超過200萬元,具體資助額度以市財政局批復為準。項目經費中實際財政補助金額小于申報金額的,由申報單位自籌解決。
二、申報要求
(一)申報單位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研發基礎條件和運行機制良好,能為完成項目任務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承諾為項目實施提供條件和經費支持。鼓勵多單位整合優勢科技資源,共同申報。
(二)項目負責人及申報單位須對所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負責,并須自行承擔包括醫學倫理、知識產權糾紛在內的一切風險。
(三)項目負責人應熟悉本領域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具有本領域的工作經驗,是實際主持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員,具有高級職稱,年齡原則上在57歲以下(含57歲,以2025年1月1日計);政府公務員、退休人員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
(四)原則上不受理存在到期未驗收或已有在研市衛生健康科技項目的項目負責人申報。
(五)項目負責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請1個項目。
(六)原則上不受理存在兩項及以上在研或到期未驗收重大項目的單位申報。
(七)各申報單位和項目推薦單位要嚴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認真做好本單位及所屬單位項目的組織申報和審查推薦工作。
(八)項目研究周期統一從2025年1月1日起計算。
三、申報專題
(一)專題1。
1.研究方向: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開展醫防融合一體化建設研究
2.研究內容:
本項目旨在探討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制度的實施對創新開展醫防融合一體建設及傳染病防治新模式的作用,提升對傳染病預警體系、院感防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成效的影響,包括:
(1)分析目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業務融合等合作機制的不足,評估和分析制度實施前后管理的成效及其對管理成效的影響。
(2)探索在健全傳染病報告處置、預防干預、監測評估等一體化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機構人員對傳染病及其病原體的防控水平,全面加強公立醫院、區域醫共體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推進疾病三級預防,為解決醫療與預防分割等問題提供實證依據。
(3)探索構建區域內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定期聯絡反饋機制,信息及技術共享支持。
3.預期目標:
(1)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運行模式,形成配套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區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并形成可實施及推廣使用的做法。
(2)通過施行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制度,推動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業務融合等建立聯動合作機制,全面加強公立醫院、區域醫共體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 推進疾病三級預防,著力解決醫療與預防條塊分割問題,使醫療機構傳染病預警體系、院感防控、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4.研究團隊要求:
(1)團隊應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成員應具有臨床醫學、檢驗醫學、公共衛生及行政管理相關專業背景。
(2)團隊應具備較強的項目管理能力,確保項目進度和質量。
(3)團隊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保證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等合作單位的順利合作。
(4)項目負責人應具有高級職稱,具備豐富的傳染病防控管理經驗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對三級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管理體系有深入參與和了解。
5.研究周期:1年。
(二)專題2。
1.研究方向:廣州市基層衛生健康發展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
2.研究內容:
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切實把“以基層為重點”落到實處,把更多的關注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好的人才、技術、管理、機制引入基層,夯實基層基礎,推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特開展本次研究。本研究以廣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為切入點,梳理影響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供給的因素,研究建立基層醫療衛生健康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科學、直觀的基層衛生健康發展指數模型;應用建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對廣州市11個區基層衛生健康發展指數進行分析評價。通過評價研究,衡量各區基層衛生健康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動態監測基層醫療衛生健康發展的總體情況及各環節情況,預測發展進程,提出廣州市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3.預期目標:
(1)建立廣州市基層衛生健康發展評價的指標體系。
(2)建立基層衛生健康發展指數模型。
(3)形成研究報告,基于研究結果提出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政策建議。
(4)提供較為成熟的考評體系參考。
4.研究團隊要求:
(1)團隊要求長期從事基層衛生政策研究,具備扎實的衛生政策理論基礎,具備省級乃至國家層面基層衛生政策的宏觀把握能力。
(2)熟悉廣東省和廣州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管理、考核評估和效果評價工作;承接過政府相關部門委托的基層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相關體系研究項目,有公共衛生相關政策監測評估和考核評價經驗。
(3)團隊人員具有大數據分析和建模經驗。
5.研究周期:1年。
(三)專題3。
1.研究方向:跨域婦幼健康大數據治理與應用路徑研究
2.研究內容:
通過研究廣州現有婦幼健康相關領域的數據治理政策、法律法規、倫理要求、數據應用模式、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數據安全、基礎資源建設等方面內容,縱向分析廣州婦幼健康數據治理與國家上位文件、廣州市衛生健康數據采集規范的缺口,橫向分析不同部門間數據治理的工作壁壘,發現婦幼數據治理工作的難點、堵點,以制定一系列實用性強的數據治理政策與應用路徑,通過多樣化的治理手段激活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過程,推動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婦幼健康高質量數據的采集和廣泛應用,真正實現民政-醫療-教育-社保等多領域數據安全互聯互通,為優化新生育形勢下超大城市的精準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提供依據。
3.預期目標:
出臺一系列實用性強的婦幼健康數據治理政策建議與應用路徑。
4.研究團隊要求:
要求從事婦幼保健、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研究,熟悉廣州市婦幼保健工作,有較強的婦幼健康管理和協調組織能力及較強的大數據分析能力。
5.研究周期:1年。
(四)專題4。
1.研究方向: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制措施提升及考核體系優化的應用研究
2.研究內容:
本項目旨在構建并優化一套全面的職業健康質控考核體系,以強化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質量控制能力,客觀評估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能力,并通過科學的風險評估手段識別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質量風險和我市職業病發病風險。項目將從以下幾個核心方面展開研究:
(1)職業健康檢查能力評估模型構建與應用:以優化后的質控考核體系為基礎,研究并構建適用于我市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能力評估模型。該模型應全面涵蓋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設備設施條件、人員素質、服務質量等多個維度,并能準確反映各機構的實際工作效能。通過定期進行能力評估,預警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為我市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持續改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執法提供依據。
(2)職業健康檢查質控考核體系優化:本部分將深入研究現有職業健康檢查的質量控制與考核體系,分析其在實際運行中的優點和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結合其他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技術,提出一套科學、系統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職業健康檢查質控考核體系優化方案。具體包括考核指標的設定與權重分配、考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流程、機構信用分級系統,以及質量監控的信息化建設等方面。
(3)實證研究與效果評價:在本市選取代表性職業健康檢查機構進行試點應用,跟蹤收集相關數據,檢驗上述優化后的質控考核體系以及能力評估模型和預警系統的實際運行效果,不斷調整和完善,形成一套既符合我市實際情況又能有效提升職業健康管理水平的綜合解決方案。
3.預期目標:
(1)構建和完善職業健康檢查質控考核體系:對現有職業健康檢查質控考核標準進行全面梳理,科學優化各項考核指標與評價方法,形成一套既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又具備實際操作性和指導意義的全新質控考核體系。
(2)實現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能力精準評估:研發并驗證一套適用于我市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能力評估模型,通過該模型可以準確、全面地衡量各個機構在技術能力、服務質量、設施設備、人員素質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并根據評估結果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3)提升我市職業健康管理水平:推廣應用優化后的質控考核體系、能力評估模型及職業病預警系統在我市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通過實證研究與效果評價,顯著提高我市整體的職業健康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為職業人群提供更高質量、更為專業的健康保障服務。
4.研究團隊要求:
在職業健康檢查服務和質量控制領域有工作基礎且具備開展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治療的三級綜合醫院,并在行業內有協調組織能力的研究人員,聯合職業衛生、流行病學、衛生監督、衛生管理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研究團隊。
5.研究周期:1年。
(五)專題5。
1.研究方向:廣州市老年癡呆早篩早防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探索與研究
2.研究內容:
(1)針對廣州市老年癡呆醫療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開展深入調研,準確把握廣州市老年癡呆防治現狀,并與北京、上海等城市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可借鑒的經驗,從而探索我市老年癡呆早篩早防一體化服務體系的突破點和著力點。
(2)開發數字化早篩工具,建立基于外周血篩查老年癡呆的簡便、易行、可靠的新方法,并在社區、養老機構、醫院等多場景進行應用推廣。
(3)針對老年癡呆可防可控高危風險因素,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多形式廣泛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區管理、醫院管理相結合的預防干預模式。
通過探索與研究廣州市老年癡呆早篩早防一體化服務體系,力爭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建議和依據。
3.預期目標:全面調研、綜合分析廣州市老年癡呆防治現狀,提出我市老年癡呆早篩早防的突破點和著力點;開發數字化早篩工具,建立基于外周血篩查老年癡呆的標準,并進行應用推廣;針對老年癡呆可防可控高危風險因素,加強科普宣傳,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區管理、醫院管理相結合的預防干預模式;形成廣州市老年癡呆早篩早防一體化服務體系,預防和減緩老年癡呆發生,降低家庭與社會負擔,提高家庭幸福感,助力健康老齡。
4.研究團隊要求:要求長期從事老年精神、神經疾病相關工作,熟悉老年癡呆等疾病相關管理政策和措施,具備開發老年癡呆外周血生物標記物的科研攻關及臨床轉化能力,承接過省級及以上重點項目管理、創新成果對接等任務,有多項政策調研經驗及科技獎勵,具備較強的區域組織能力,可進行廣州市老年癡呆早篩早防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應用推廣。
5.研究周期:1年。
四、申報程序
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的申報方式采取網上申報的形式,各申報單位必須通過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科教業務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網址http://kj.wjw.gz.gov.cn)填報相關申請資料。
(一)單位注冊。首次申報的單位在平臺注冊單位信息,獲得單位用戶名和密碼,同時獲得為本單位項目申報人開設申報賬號的權限(若已注冊的不需要重復注冊,只需更新單位信息);申報人從單位科研管理人員處獲得用戶名和密碼,填寫個人信息生成申報人賬號(往年已有賬號者,可繼續使用)。
(二)申報。各單位和申報人注冊后即可通過平臺填寫和提交申請書及相關材料,同時打印書面申報材料一式八份(其中1份原件,7份復印件)報送所屬推薦單位。
(三)審核推薦。市衛生健康委屬醫療衛生單位由各單位統一推薦報送;高等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由所在高校統一推薦報送;除上述醫療衛生單位,其他醫療衛生單位由所在地的區衛生健康局統一推薦報送。
五、申報材料
(一)必須提供的申報材料
1.《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項目申報書》。
2.《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可以提供的申報材料
1.關于項目進展的證明文件:如技術報告、鑒定證書、檢測報告、行業準入證以及用戶使用報告等復印件;國家專賣專控及特殊行業產品,須附相關主管單位出具的批準證明復印件。
2.能說明項目知識產權歸屬及授權使用的證明文件:如專利授權證書(須附專利權利要求書)、專利受理通知書、軟件登記證書、新藥證書、臨床批件、產權使用授權書、產權使用認可書、技術合同等復印件。
3.與項目和申報單位有關的其它參考材料,如列入國家、省科技計劃的有關批準文件、獎勵證明等。
4.其它相關材料。
六、申報材料報送時間和地點
本次項目網上申報時間為2024年5月15日(星期三)至6月28日(星期五)下午17:00。逾期不予受理。
各級推薦單位(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4年7月5日(星期五)下午17:00。
項目書面材料(一式八份)報送截止時間為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逾期不予受理,申報材料不予退還。
受理地點:廣州市西華路534、536號103室廣州市衛生健康技術鑒定和人才評價中心,聯系人:王蕾、周洪剛,聯系電話: 81303278。
七、其他事項
(一)本次征集項目的申報受理、形式審查工作委托廣州市衛生健康技術鑒定和人才評價中心負責。
(二)本指南僅作為申報廣州市衛生健康科技重大項目的指引,不作為對項目申報單位的承諾。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