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長公示牌豎起305塊 完成率接近九成
廣州治水推出“河長制”備受市民關注,記者16日從市治水辦獲悉,目前各區河長基本到位,全市187條黑臭河涌共604位河長已經全部在市治水辦備案。此外,目前全市首批35條黑臭河涌河長制公示牌已經豎起305塊,完成率接近九成。隨著治水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區也在加大治理力度,但在新一期的河涌污染巡查中又發現29處新的污染源,其中八成左右還是建在河涌邊的農家樂污水直排問題。
8個區超1600人參加河長培訓
據悉,目前全市187條黑臭河涌共分布在9個區,報市治水辦備案的河長有604位,其中:區級43位、鎮(街)級149位、村(居)級412位。各級河長人數最多的為番禺區,共131位,其中:區級14位、鎮(街)級38位、村(居)級79位。
記者同時了解到,此外,為落實河長制要求,提升各級河長的履職能力,市治水辦發出通知,要求各區于7月31日前完成對本區河長及區、鎮(街)有關部門負責人的培訓工作。截至8月9日,天河、越秀、荔灣、白云、番禺、從化、海珠、增城8個區已開展河長培訓,共計1681人參加。目前仍未開展河長培訓工作的有:黃埔、南沙、花都3個區。
流溪河有了巡查保護大隊
與此同時,各區也在不斷加大治水力度。今年以來,天河區共取締非法養殖場45戶,清理生豬約6420頭,拆除違規搭建約1.6萬平方米。據悉,天河區治水辦牽頭組織區農園、區城管局及相關街道辦事處等部門,開展城鄉結合部非法畜禽養殖污染清理整治工作,發現一宗清理一宗。在整治工作方案中,由區農業和園林局組織協調非法生豬養殖場整治工作;區城管執法分局組織協調違法搭建的清拆工作,并協助做好生豬處理;各街道辦事處負責實施轄區內違法搭建及非法生豬養殖場的清理工作。
越秀區則采取多項措施確保將河長專線工作落到實處。據悉,自2015年5月12日越秀區河長專線開通以來,就制定了河長專線辦理工作制度,明確辦理工作的原則、流程和辦復時限等,要求河長專線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快速響應、及時處置。并設置專線處理小組,安排專職接線員24小時接聽,將問題轉各科室負責人進行處理和回復,一般問題按規定要在2小時內完成回復,同時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目前,越秀區河長專線已接聽群眾(媒體)來電40宗,其中涉及東濠涌26宗、沙河涌4宗,反映的河涌問題多集中在水質、河道管理、資金投入以及成效等方面,目前均已及時處理并回復市民。
此外,市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還啟動了流溪河干流白云區段巡查保護項目,以社會化方式組建了巡查保護大隊,目前到位89人,以定點值守與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部署并開展安全保護工作,巡查范圍覆蓋流溪河白云區段的80公里堤防,巡查組分為三個中隊,實行每日早、中、夜三班不間斷巡查制。巡查保護大隊自7月1日開展安全巡查工作以來,累計出動1440人次,發現并制止相關事件27宗,其中違法搭建13宗、違章傾倒6宗、河道內游泳5宗、堤頂擺放私人物品2宗、損壞堤頂防撞墩1宗。在遏止水事違法行為發案勢頭上取得了初步效果。
又發現23家非法農家樂
旨在發現問題、更好地治理河涌的污染源巡查也在進行中。市治水辦公布的7月巡查結果顯示,又發現了29處新的污染源,其中涉及工業廢水排放的1宗,排水設施的3宗,養殖污染1宗,其余24宗均為違法建設。此外,此前發現的問題中5宗已經完成整改,還有12宗仍未完成整改。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發現的涉及違法建設的污染源中,23宗均為流溪河及其支流沿岸非法開設的農家樂,涉及白云、花都和從化三個區。這些農家樂大多設在流溪河堤防的背水側,屬于不能進行建設的河道范圍,而且均為生活污水直排,嚴重影響流溪河水質。為此,市治水辦明確要求上述三個區在2016年9月15日前,摸查、拆除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違章建筑,清除污染源,清理現場。
實際上,流溪河沿岸的非法農家樂問題由來已久,今年5月開展的對河涌污染源巡查中也在流溪河沿岸發現了多達41家的非法農家樂,其后在各區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已經拆除或者關停。但7月的巡查再度發現以上問題。
河長公示牌長啥樣
從上月起,不少河涌邊上開始豎起河長制公示牌,上面有區、鎮、村三級河長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市民發現河涌污染問題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投訴。該公示牌的豎立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被市民稱為河長制開始“動真格”了。
截至8月5日市治水辦的統計數據,首批35條黑臭河涌的河長制公示牌已完成305塊,完成率88.41%。其中:全部完成的有荔灣區(13條河涌,56塊)、海珠區(2條河涌,36塊)、天河區(3條河涌,57塊)、黃埔區(4條河涌,52塊)、增城區(1條河涌,16塊);正在推進的有白云區(4條河涌,計劃設置77塊,已完成77塊)、花都區(8條河涌,計劃設置51塊,已完成11塊)。
(編輯:曾蔚;審發:梁文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