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要聞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廣州今年GDP預期增長8%左右

        • 聽全文
        • 2017-01-06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實現宏偉目標 需要干字當頭

        5日,市長溫國輝向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今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要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做好政府工作至關重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商品出口總值增長2%,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完成年度任務。

        培育發展科技創新企業

        跟蹤服務4000家后備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引進一批科技創新企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

        優化產業規劃布局

        建設黃埔、南沙、增城等7個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5個國際汽車零部件基地、互聯網產業集聚區“一核五基十鎮”和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構建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加快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國際通用碼頭、南沙國際郵輪碼頭、疏港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新增國際航線10條。

        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加快機場第二高速等11項道路工程進度,抓好白云機場第四、五跑道,開展第二機場規劃選址,新增國際航線10條以上。

        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

        力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7%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4件以上。

        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

        全面落實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建設方案,加快建設30公里精品珠江。突出抓好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13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國際金融城起步區建設。

        建設南沙城市副中心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構建高快速疏運體系。建設海港、明珠灣起步區、蕉門河中心區、南沙灣4個高品質功能區。

        推動高水平國際合作

        舉全市之力辦好2017《財富》全球論壇,擴大城市國際影響力。舉辦2017廣州國際創新節、第25屆廣博會、第25屆廣州國際旅游展和第6屆金交會。

        創新

        爭取高端機構落戶廣州

        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增創自主創新優勢,在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發揮引領作用。

        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調整示范區區域范圍,把示范區打造成為創新企業集聚發展高地。提升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打造“廣州標準”。積極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支持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廣東實驗室落戶廣州。建設產城融合的科技小鎮。布局未來產業,加強顛覆性、關鍵性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加強開放合作,推動高精尖大科技產業發展。

        改革

        合理調控引導住房消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滿足需求作為最終目的,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途徑,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穩中有進。

        推進“去降補”有實質性進展。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和市場出清,整治“三無”經營行為。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加大調控力度,合理引導住房消費,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降低企業杠桿率,有效防范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

        繼續開展降本增效行動,著力降低企業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創新型經濟、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補短板重點工程,著力補齊制度短板。

        實業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堅持市場導向,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穩固的產業支撐體系,提高整體競爭力。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實施制造強市戰略,開展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四大行動。優化產業規劃布局,建設黃埔、南沙、增城等7個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5個國際汽車零部件基地、互聯網產業集聚區“一核五基十鎮”和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構建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中藥產業發展,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大力發展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一批世界級創新龍頭項目落戶,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使廣州成為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推動服務業高端發展。出臺服務經濟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商務、會展、科技、信息、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發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主體。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形成一批樞紐型骨干企業。堅定不移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

        開放

        高端論壇會展助推廣州

        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順應經濟轉型升級迫切需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開放中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保持外貿穩定增長。落實各項穩定外貿發展政策,組織海外市場開拓系列活動。開展市場采購、服務貿易創新等試點,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認定支持一批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擴大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進口。優化整合老工業園區,推進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重點發展飛機和船舶租賃、保稅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

        推動高水平國際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支持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興業。參與馬來西亞馬六甲工業園和沙特吉贊經濟城等境外園區建設,加強與南太平洋島國和非洲國家經貿交流合作。

        舉全市之力辦好2017《財富》全球論壇,擴大城市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僑夢苑。舉辦2017廣州國際創新節、第25屆廣博會、第25屆廣州國際旅游展和第6屆金交會,辦好廣州國際投資年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等高端招商活動,組織廣州—奧克蘭—洛杉磯三城經濟聯盟廣州峰會、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和世界城市日活動,打造國際交往中心。

        樞紐

        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

        推進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按照“樞紐+”戰略,聚焦“三中心一體系”,建設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相匹配的重大基礎設施。

        大力推進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建設。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加快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國際通用碼頭、南沙國際郵輪碼頭、疏港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新增國際航線10條;發展港口物流、航運金融、船舶交易等航運服務產業。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抓緊白云機場擴建工程、白云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機場第二高速等11項道路工程進度,抓好白云機場第四、五跑道、噪音安置區建設及第三航站樓前期工作,開展第二機場規劃選址,新增國際航線10條以上;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制造、航空金融、客改貨等臨空產業。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加快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建設,抓好科技創新走廊的產業導入,推動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軟件產業集中孵化中心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7%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4件以上。

        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全面落實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建設方案,加快建設30公里精品珠江。推動游船碼頭、堤岸護欄等重點改造工程,完成建筑立面整飾、道路堤岸橋梁景觀改造、綠化景觀提升等項目。加快臨江大道東延線、車陂路隧道、如意坊隧道及放射線建設。突出抓好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13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國際金融城起步區建設。謀劃建設以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推進建設白鵝潭中心商務區。

        城建

        重點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優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圍繞強化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加強戰略謀劃,優化提升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

        規劃引領城市發展。著手編制面向2040年的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和交通發展戰略規劃,有序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面推進“多規合一”。開展全市總體城市設計,注重中心城區優化升級,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區功能。制定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和重點功能區規劃,完成江心島控制性詳細規劃,劃定生態控制線。

        系統推進城市更新。出臺貫徹省“三舊”改造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實施意見,提高土地權利人和市場主體參與的積極性。重點推進87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加強城中村改造和城鄉結合部整治。推動一批舊樓宇、產業特色小鎮升級改造,整合提升村級工業園。

        民生

        新建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推進民生社會事業提檔升級。堅持為民情懷、民生優先,發揮社會政策托底作用,著力補齊民生短板。

        大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施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加強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推進校園功能微改造,新建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加快職業技術院校遷建工程,推進一流高職院校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深化實施校園足球計劃。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分級診療、基層首診制度建設,推動“三醫”聯動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升婦幼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做好傳染病防控和應急救治,加快廣州呼吸中心、市胸科醫院等項目建設。發展文化事業,加大文化惠民便民力度,做好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完成史跡點文物本體保護、遺址展示和環境整治工作,推進報業文化中心、廣州美術館、廣州文化館新館等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中國音樂金鐘獎、國際漫畫節、廣州藝術節、廣州文化周、國際藝術博覽會、迎春花市等重要文化活動。

        政府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決執行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堅決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案,牢記宗旨,勤勉盡責,依法行政,公正用權,切實做到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打造服務型政府。推進政府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規范受理、依法答復和公開政府信息申請,分批出臺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一窗受理、網上辦理、全城通辦,促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辦事大廳融合,提升12345熱線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建設廉潔高效政府。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大力整治“為官不為”問題。深化國企巡察和廉潔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廉潔評估,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打造廉潔政府。完善政績考核評估體系,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干部職工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2017年十件民生實事

        食品安全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和重點經營主體(超市、批發市場)監督抽檢全覆蓋,全市主要消費食品品種抽樣檢驗不少于26000批次;在全市300家農貿市場快檢室開展蔬菜、水產品、肉類等主要農產品天天快檢,全年快檢批次數不少于60萬批次,檢測結果現場公示。

        就業保障

        (1)加大對困難就業群體幫扶力度,實現6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加大特殊群體幫扶力度,全年新增1500名殘疾人就業,新增殘疾人就業培訓1800人。

        (2)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

        生活保障

        (1)完善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功能,到2017年底,投入運營的市、區公辦養老機構針對失能、半失能、高齡困難老年人的護理型床位從60%提高到70%。

        (2)拓展平安通對社區居家養老的智能服務,資助6萬名60周歲及以上的失能老年人及80周歲以上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每月資助服務費70%。

        住房保障

        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00套,新增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00戶,新開工籌集棚戶區改造住房5000套。

        公共醫衛

        (1)加快推進重點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年內建成150間以上母嬰室。(2)確保疫苗安全,2017年底,11個區疾控中心、25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接種單位、128個產科預防接種點的疫苗運輸、儲存冷鏈100%安裝疫苗冷鏈溫度監控系統。(3)2017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人均50元提高到60元。

        公共安全

        (1)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加強廣州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建設,實時監控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動態,加強我市電信網絡詐騙電話、信息的智能化防范攔截,完善電信網絡詐騙被騙資金快速查詢凍結機制,快速處置詐騙信息鏈。(2)以視頻監控系統為依托,全市近300個視頻監控中心實現24小時值守開展視頻巡邏,加大重點目標部位、治安復雜區域實時監控力度。派出流動監控車,及時發現打擊偽基站。

        公共交通

        (1)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八號線鳳凰新村至文化公園段、九號線一期、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四號線南延段、八號線北延段、十三號線首期、十四號線一期、知識城線、二十一號線和十一號線等新線的建設施工。力爭年底前實現九號線一期(飛鵝嶺-高增)、四號線南延段(金洲-南沙客運港)、十三號線首期(魚珠-象頸嶺)、知識城線(新和-鎮龍)的四條線路共81.6公里的開通。(2)新增及優化30條公交線路,重點對過長低效干線進行優化整合,加強社區便民車薄弱區域交通微循環線路構建,提升干線公交運營及公交微循環利用效率。(3)擴大中心區自適應協調信號控制范圍,新增SCATS信號(自適應協調信號)控制路口25個,實施50個重要SCATS路口的UPS(不間斷電源)改造。

        環境問題

        (1)完成29條黑臭河道治理,治理易澇點18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完成15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人數達90萬以上。(2)2017年底前,對全市在用545座加油站的油氣回收系統現狀進行評估檢查,提出對策措施并進行整改,有效控制油氣污染。

        文化體育

        (1)繼續增加向市民免費或優惠開放的社會體育場館,數量比2016年增長20%,達到360家以上并新增健身等大眾化項目。(2)建設300條健身路徑,完善一批社區體育健身設施。

        公共教育

        (1)繼續加強學前和義務教育師資建設,認定教育專家10名、名校長50名、名教師100名,啟動培養教育名家40名、名校長50名、名教師400名,繼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2)全面提升學生體質體能。在全市所有中小學開展足球運動,組織開展市、區、校、班足球聯賽;繼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衛生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完成率達到90%;所有中小學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力爭800所學校達到體育特色一校一品要求;加強食堂營養配餐,90%的中小學食堂制定膳食營養食譜,學生膳食營養和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建立學生的體質動態監測體系并向家長提供檢測報告。

        (編輯:王濤;審發:梁文謙)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色图.com|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三级电影网址|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