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廣州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貢獻
1月16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廣州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
去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總規》),賦予廣州“6+4”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廣州將如何發力,圍繞“6+4”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
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市長孫志洋表示,廣州將牢牢把握住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州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領悟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戰略考量,進一步聚焦“6+4”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緊密結合市委全會“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戰略謀劃,把目前正在推進的14個“強市”和5個“廣州”建設扎扎實實落地。
怎么看?
廣州定位更高功能更強責任更重
國務院批復廣州2035城市《總規》,從國家層面定位了廣州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確定了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的基本空間和基本格局,決定了城市的發展方向和能級量級。
從縱向比較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1984年、2005年、2016年和2024年先后批復了四次廣州城市的總體規劃。
孫志洋表示,廣州城市性質,經歷從廣東省省會到華南地區中心城市,再到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演變軌跡。總體趨勢就是定位更高、功能更強、責任更重,這體現了國家對廣州過去改革發展的認可,也是對廣州未來發展能級量級的期待。
從橫向比較看,去年以來,國務院陸續批復全國主要城市《總規》,這是國家層面對所有大城市的“精準畫像”。
相比較而言,廣州特點非常鮮明。比如,國際商貿中心是全國獨有,與深圳并列為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地。廣州首次明確作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等。
孫志洋說,廣州的功能定位更加綜合、多元,影響層級上看,大量使用了全國、國際的表述,形成了廣州新一輪的發展機遇。這是基于歷史積累、當下發展、未來潛力賦予的定位,也是對廣州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集中認定。
怎么干?
聚焦“6+4”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推進14個“強市”和5個“廣州”建設扎實落地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圍繞“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廣州該如何發力?
孫志洋認為,做好廣州的工作,要把握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要牢牢把握住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州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和繼續發揮廣州“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作用,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貢獻。
第二個方面是要深刻領悟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戰略考量,發揮好廣州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完成好國家賦予的重點任務。
第三個方面是進一步聚焦“6+4”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緊密結合市委全會“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戰略謀劃,把目前正在推進的14個“強市”和5個“廣州”建設扎扎實實落地。
形成“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廣州制造業基礎雄厚,廣州擁有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10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中,有57%是生產性服務業,同時在汽車、電子、醫療器械等方面形成了相對的比較優勢。
孫志洋認為,廣州要做強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去年廣州深入開展產業審視工作,進一步聚焦廣州產業發展主賽道,形成‘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即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一個總體要求’,把握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數智化與綠色化‘兩化轉型’這‘兩個主攻方向’,打造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6個未來產業、8個現代服務業行業,這些構成了廣州后續發展的重點。”孫志洋補充,廣州還將持續深化“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圍繞產業進行資源配置,包括政府要承擔的產業規劃,如產業政策、產業分工、未來具體企業發展涉及的產業要素等。進一步深入考慮各個產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服務于產業發展,讓廣大企業、企業家、科學家更好發展、更快成功。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強國際商貿中心
“千年商都”是廣州的金字招牌,廣州是全國第三個保持內外貿雙雙過萬億元的城市。廣州貿易通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交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
孫志洋表示,廣州要做強國際商貿中心,全方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進一步擴大內需。廣州將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主線,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發揮好廣州期貨交易所、廣交會等重大平臺集聚輻射效應,進一步帶動金融、會展、物流以及其他專業服務業發展。此外,廣州還將進一步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一城兩都三中心”六張城市旅游名片,更好引領和支撐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做強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地
廣州是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有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系列國家戰略創新平臺,“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8位,獨角獸企業數量居全球城市第九。
孫志洋表示,廣州還要做強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地。利用好目前已形成的基礎優勢,圍繞一體推進全面創新,重點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解決好人才流動問題。高起點規劃建設廣州活力創新軸,抓好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化轉移中心平臺落地,綜合用好政府的各類引導基金,吸引境內外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加大投資,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切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更好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做強全國綜合性門戶
廣州地處國家“南大門”,擁有世界級的航空、航運、陸路和信息樞紐,白云機場今年三期工程建成后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機場,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穩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同時,有駐穗總領館68家、國際友城108個。
孫志洋說,廣州將用好這些聯絡優勢,做強全國綜合性門戶,堅持把“經營城市”理念貫穿始終,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持續鞏固增強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魅力,謀深建好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推動城市的品質、品味、品牌相互賦能、融合出彩,用好全國綜合性門戶功能,講好廣州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讓廣州成為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