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北京路是全國最早實行步行化管理的商業街之一,人氣和商業氛圍位居全國步行街前列,在0.43平方公里范圍內,2020年客流超7000萬,年營業收入約110億元,平效超2萬元。為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廣州北京路通過步行街改造提升,以“四個結合”推動“千年城脈廣府商街”煥發新活力,實現傳統文化商業街區創新發展。
保護與活化相結合,推動“千年城脈”展新顏
廣州市組織編制總體規劃以及文化、產業、景觀“1+3”規劃體系,全方位指導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以歷史記載、老舊照片為依據,嚴格按照程序和流程,充分征求專家及公眾意見,按“一棟一策”精細化修復376棟騎樓,打造開放式的“嶺南建筑博物館”。
北京路建筑多建于20世紀初期,為破解更新改造難題,廣州市制定《廣州傳統中軸線保護實施方案》,采取功能活化、自主更新等措施解決歷史問題。約17萬平方米的公有物業帶頭全面改造,廣藥陳李濟、永漢電影院、新華書店北京路店、新大新公司均已全面改造,一批老建筑、老品牌、老字號煥發了新活力。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彰顯“廣府商街”新魅力
結合嶺南騎樓特點,按照“五力街區”產業定位(北段國潮活力、中段國際魅力、西段文化動力、南段美食熱力、東段動漫魔力),重點發展“六型”經濟(地標、非遺、夜間、小店、樓上、后街),加大對傳統產業的調整力度,讓消費新場景既有廣府味,又有煙火氣。
廣州市出臺了品牌提升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引導國際品牌、特色品牌入駐,落地跨境電商體驗店。改造后品牌共約1100家,其中國際知名品牌161家,國內知名品牌589家,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51家,集聚非遺項目35個、電影院9家、書店12家、文化場館13處。
鼓勵商戶引入5G應用新技術、新場景(無人零售、3D試衣、直播間、5G互動光影、電競體驗等)。建設智慧服務中心,搭建大數據平臺,開發誠信商圈系統,提升步行街智慧化管理水平。打造全國最大的戶外裸眼曲面3D屏,安裝智慧路燈,投放智慧垃圾桶,建成智慧公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舒適、智能化的商圈環境。
本土與國際相結合,提升“全球活力”新體驗
廣州市打造了北京路老字號一條街和非遺傳承基地,集聚非遺傳承人28名,老字號近60家(中華老字號12家);聯合非遺傳承人成立廣府文化傳播公司,推動非遺創新發展,開發廣彩、廣繡、醒獅等非遺文創產品。
北京路是廣州市城市文化會客廳,著力辦好“一帶一路”好貨展、全國老字號嘉年華、粵港澳文化IP秀等文化交流活動,持續擦亮迎春花市、廣府廟會等文化品牌,獲評全國第三個、廣東省首個“世界優秀旅游目的地”榮譽稱號和全球首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附屬組織文商旅融合發展觀測點”,使北京路成為世界讀懂中國、讀懂廣州的重要窗口。
串聯步行街內15處國家、省市文保資源,以及潮州文化、眼鏡文化、金融文化等特色主題博物館和非遺展示窗口,推出多條以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非遺體驗為主題的文旅線路,成功打造“全國非遺主題旅游”代表線路、越秀“1+9”經典紅色之旅線路,為游客提供特色鮮明的文化體驗。
產業與民生相結合,實現“共建共享”新模式
北京路在改造過程中高度重視專家、商戶、群眾、媒體各界的參與,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改造成果獲評國際景觀建筑師聯合會亞太地區景觀建筑獎、“廣東省優秀建筑裝飾工程獎”等行業獎項。
北京路注重改善營商和人居環境,改造提升成效直接惠及1280戶居民和260家沿街商鋪;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智慧服務中心“三大服務中心”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環境,為游客、居民、商家提供全面、周到、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