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地保留+市民共創+企業加盟=城市共贏
環繞天河體育中心的254根水泥柱墩,守望場地已近四十個春秋,是天河發展的“元老級”見證者。隨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臨近,天河體育中心融入街區,這群“守衛”站在去與留的分岔路口。
而廣州的做法是,最大程度保留其中251根柱墩,邀請高校青年、優質企業參與彩繪藝術共創,以文化賦能延續城市記憶,把握盛事機遇,實現多方共贏。小小柱墩的精細更新,是廣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探索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助力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彩繪以城市空間為載體。
老柱墩讓城市留住記憶
254根水泥柱墩,從天河體育中心落成之時就矗立于初生的天河區,先后經歷了六運會、九運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賽事。年近四十的它們,既是“天體”場地安全的守護者,也鐫刻著天河發展的蛻變印記,是片區從落后農田到繁華CBD的見證者,存續了廣州城市化進程的歷史記憶。
為了迎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推進天河體育中心精致街區建設,打造中軸線上全民無界體育公園。場地邊界打開后,“天體”融入街區,柱墩的“守衛”功能退化,服役近40年的“白墩墩”何去何從?廣州沒有“一拆了之”,按照“非必要不拆除”原則,保留了絕大部分柱墩,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254根柱墩,拆除的僅有3根。這些柱墩恰好處于地鐵口、公園入口及新增內部通道出入口等關鍵通行節點,成了“攔路柱”。為打造精細流暢交通,3根阻礙性柱墩在改造時被拆除,讓地鐵接駁、場館內外穿梭等微流線小交通實現“毛細血管”級的優化。
“必要保留+精準拆除”的思路,既延續了設施的基礎功能,更打破了傳統空間壁壘,實現“場館內外”的無界互動,彰顯了內涵式更新中“還空間于民”的核心邏輯,讓市民成為城市空間的主人。打通“小節點堵點”讓市民通行更順暢,既消除了空間壁壘,又避免了無意義的柱墩資源浪費,體現了“精打細算”的城市管理智慧。
高校青年共創
如何讓老柱墩更好地展示城市記憶,同時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是解題的核心理念。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主辦“多彩全運,共繪廣州”青年手繪共創活動,邀請廣州高校及相關藝術專業師生共創,對天河體育中心251個柱墩進行藝術創作。
“我們希望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和游客能感受到廣州的熱情和文化底蘊,也讓周邊的居民感受到嶺南的文化血脈。”廣州美術學院帶隊老師陳俊委說。

嶺南文化和十五運會元素是圖案的重要主題。
“公眾參與式更新”模式打破了傳統城市建設的“單向輸出”模式,市民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參與城市美化的共創者,未來還將通過持續互動反饋成為成果的評議者。這一過程不僅增強了市民對城市建設的歸屬感,更讓每一根柱墩都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鮮活載體,見證著公眾智慧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
攜手“城市合伙人”共赴雙贏
全運會是展示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契機。天河體育中心柱墩的藝術化改造,是廣州與企業共享全運機遇的一個縮影。作為廣州“城市合伙人”和耳熟能詳的涂料類品牌,立邦中國負責本次彩繪全部柱墩底色涂裝、十五運會會徽與核心圖形涂裝等。作為中國知名畫材顏料品牌,馬利顏料提供了顏料與方案支持。
今年,廣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計劃,面向全球征集“奮斗共同體”,已有168家海內外企業積極響應,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市執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廣州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等重大活動為平臺,為大家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頂級舞臺,助力企業‘出圈破圈’,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還將與大家共同謀劃后全運時代的發展,讓合作效應持續釋放,實現城市與合伙人的共同成長。”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