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即將召開,廣州市人大代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聚焦營商環境。有代表提出,要推動營商環境的試點創新,打造法治化、服務型的營商環境。在審批環節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并進行公平競爭審查,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同等待遇。
市人大代表、數文明(廣東)科技有限公司CEO涂子沛:
營商環境創新試點 減少市民和企業成本
涂子沛說:“廣州今年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營商環境的創新試點。廣州要做全國的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要讓我們的市民、讓我們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少成本,政府服務增質提效。”
涂子沛還表示,廣州市要做好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是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做好,其中重要的是人才工作,建議配套成立人才協會等類似的社會組織,做到讓人才來了之后留下來,以此為家并終生事業生活都在廣州,給予人才歸屬感。
市人大代表、廣州海縫公司總經理郭曉欣:
為企業提供公平準入市場的機制和門檻
郭曉欣認為,《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正式施行讓企業充滿期待,建議市區各級職能部門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全面加強政策制度的落實落細,同時完善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過程中的各項細節。“就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言,特別是中小微實體經濟的發展,我認為更需要給予他們一種公平準入市場的機制和門檻。”
郭曉欣建議,以法治和條例幫助更多的民營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建立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增強中小微企業應對涉外糾紛的能力,將法治意識根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
市人大代表、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魏朗:
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
在營商環境方面,魏朗建議:完善審批服務模式,在審批環節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減少和規范證明事項,精簡證明材料,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放管協同,審慎監管,強化事中事后監管,重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高綜合監管和“智慧監管”水平;加快整合政務信息系統,制定數據服務設計標準,提升政府在線服務質量;建立統一市場體系,既要重視新企業(包括外資)引進,更要重視本土企業發展。
市人大代表、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泰松:
持續提高法律服務的質量
林泰松以律師身份解讀廣州優化營商環境的變化,他表示作為法律工作者,律師應當在細節上下功夫,努力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持續提高法律服務的質量。
“律師和各類市場主體、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均有頻繁密切的接觸,也能提出部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林泰松說,因此,在持續加強和注重引導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共同參與治理,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作用,提升市場主體自我約束和參與營商環境優化方面,律師大有可為。
市人大代表、廣州醫藥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慶純:
打造服務型的營商環境
作為企業經營者,倪慶純認為,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于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關鍵還在于規范執法檢查。她建議,要實施量化執法行為。如一家企業正常情況下一年最多允許檢查多少次,必須按照有關“雙隨機、一公開”的規定實施。通過量化措施,促進執法部門之間落實監管標準互通、執法信息互聯、處理結果互認,落實多部門聯合的綜合檢查。同時規范檢查手段。建立健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執法的負面清單,加強執法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