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結合廣州實際,制定《廣州市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
一、起草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2024年8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8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新形勢下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作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廣州市是三輪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近年來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發展強勁,2024年服務貿易進出口超750億美元,其中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占比40%。為貫徹落實國家文件要求,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領域改革、開放、創新、合作,健全創新發展支撐和促進體系,實現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規模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實力增強,制定《若干措施》。
二、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緊緊圍繞落實國家關于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共提出6個方面22項措施。(一)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包括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服務貿易標準化水平等3條措施。(二)促進資源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動。包括便利專業人才跨境流動、促進資本要素雙向便捷流動、促進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推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優化口岸通關管理等5條措施。(三)推進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包括增強國際運輸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跨境旅行、擴大特色服務出口、促進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壯大、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等5條措施。(四)推動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包括壯大數字服務貿易、優化數字產品貿易、做強數字訂購貿易、放寬數字領域市場準入等4條措施。(五)支持市場主體拓展國際業務。包括支持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擴大高品質涉外法律服務供給2條措施。(六)完善高質量發展支持體系。包括創新專項支持政策、提升統計監測水平、強化跨部門聯動協調機制等3條措施。
三、主要特點
一是突出制度開放(第一至三條)。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行業準入,落實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銜接相關國際經貿規則。突出灣區特色,促進率先與港澳服務貿易規則銜接,把握內地與港澳簽署《關于修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協議二》有關政策利好,強化與港澳服務對接,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和業務增量。提升服務貿易標準化,貫徹落實《關于支持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省市標準化建設推進制度型開放若干措施的意見》,支持相關行業轉化運用國外先進標準、研制國際標準,服務境內企業國際化經營需要。
二是促進要素流動(第四至八條)。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要素便利流動是核心關鍵。《若干措施》圍繞促進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口岸通關,提出系列便利化舉措。比如人才方面,拓展境外職業資格(工種)認可清單,深入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便利化試點,實施人才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資金方面,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持續優化跨國公司跨境資金管理,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更高水平便利化。技術方面,推動科研用物資、資金、專利權跨境交易使用。數據方面,加快推進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協同港澳開展數據托管、融合計算、隱私計算、數據預處理和隱私保護等服務。探索實施更加便利的口岸通關模式,支持“單一窗口”國際化建設。
三是賦能行業發展(第九至十七條)。結合廣州服務貿易發展特點,在夯實運輸、旅游等傳統服貿行業的同時,促進金融、會展、人力資源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做強數字服務、文化服務、中醫藥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國家級和省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突出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與貨物貿易相融合的服務貿易、綠色服務貿易,與服務消費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貿易,綜合推進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突出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聚焦發展數字服務貿易、數字內容貿易和跨境電商等數字貿易細分領域,加強開放的制度軟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硬環境優化,放寬數字領域市場準入,塑造對外貿易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四是強化保障支撐(第十八至二十二條)。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并提供讓企業安心的涉外法律服務保障,同時提出資金支持、稅費服務、出口信保、統計監測等保障措施。對2025—2029年度競爭力強、成長性高、具有創新引領性的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和服務外包企業,每年以綜合評價方式分檔給予支持,最高不超過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