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廣州將加大公辦教育資源供給,新建、改擴建129所中小學。3日的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2018年)》(簡稱《實施意見》)及其配套文件《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2016-2018年)》(簡稱《提升計劃》),進一步推動廣州基礎教育全面上水平,屆時全市將增加16萬個公辦學位。
解決個別區域學位緊張問題
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廣州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還需要通過系統的措施,進一步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工作,夯實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發展的教育基礎。該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和《提升計劃》主要依據三點思路制定:一是緊緊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從辦好每一所學校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通過系統的措施,進一步加強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工作;二是根據義務教育以區為主管理的原則,在市的統籌指導下,進一步落實區政府實施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三是針對當前個別區域學位供給緊張、部分學校辦學條件薄弱等實際情況,啟動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
雖然各區的教育均衡化不斷提高,但是在中心城區如越秀區的擇校現象仍然存在,這個《實施意見》的出臺是否能解決擇校熱的現象?對此,廣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解決一些這方面的問題,但擇校熱也有家長的心理原因,總認為名校就是好的。”
新建學校重點向外圍城區傾斜
此前印發的《廣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中提出,要加大公辦教育資源供給,重點向外圍城區和農村地區傾斜。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到2018年,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達100%。穩步解決義務教育階段的來穗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力爭盡快實現通過積分入學等方式入讀公辦學校和政府補貼民辦學校學位比例達70%以上。
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通過的《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三年提升計劃(2016-2018年)》就是廣州基礎教育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重要舉措。
《提升計劃》從教育規劃、學校建設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公辦中小學校比例、解決個別區域學位趨緊、落實新發展區域中小學配置等為目標,進一步優化中小學布局,至2018年全市新建及改擴建中小學校129所,大幅度增加公辦學校學位,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廣泛覆蓋。同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探索“市區聯動”和“多規合一”基礎上的較大規模進行中小學校建設的方式。
新改擴建129所中小學具體怎么分布?廣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11個區都涉及中小學的新建、改建、擴建的項目,包括越秀區在內,但具體的學校名單要以正式出臺的文件為準。據介紹,屆時,全市將增加16萬個公辦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