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的市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人口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對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建設、供給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廣州市民要享有15分鐘醫療服務圈、10分鐘健身圈、10分鐘文化圈、10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等,生活在廣州將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規劃》將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界定為9大領域,分別為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勞動就業創業、基本社會保險、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基本社會服務、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養老服務。
2020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0家
23日的市府常務會議審議還通過了《廣州市科技創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規劃》堅持問題導向,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廣州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其中提出,到2020年,廣州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形成開放、寬松、自由的創新生態,科技創新多項重要指標在“十二五”末的基礎上翻一番。
“十三五”時期是廣州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實現自主創新能力全面躍升的重要時期。圍繞國家、省的最新定位和創新戰略目標,廣州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核心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發揮科技創新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規劃》中主要指標包括: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超過50%。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件以上,PCT國際專利受理量達到1000件以上。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工程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12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技術交易額達到500億元。
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亮點逐個數
1.“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公共教育服務:
◆逐步提升的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均衡分布的區域間教育資源,100%標準化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
◆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適齡特殊兒童“零拒絕”。
◆普通中小學的財政補助標準將逐步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也將分類推進,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建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困難家庭學生資助體系。
2.“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勞動就業公共服務:
◆全體勞動者可獲得就業指導、就業政策咨詢服務,享受就業困難扶持政策與優待。
◆廣大創新創業人員可享受精細化的創業促進幫扶措施與政策,失業人員、來穗務工人員、殘疾人、新成長勞動力等可獲得就業援助與勞動保障等服務。
3.“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基本社會保險服務:
◆城鎮企業職工、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享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服務。
◆年滿16周歲的戶籍居民,其他不符合職工養老保險要求的非從業城鄉居民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務。
◆城鎮職工、本市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和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享有職工社會醫療保險服務。
◆各類在校學生、具有本市戶籍且未參加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的城鄉居民,包括未成年人(未滿18周歲的非在校學生)、靈活就業人員、非從業人員以及老年居民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服務。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享有失業保險服務。
◆全體職工享有工傷保險服務。
4.“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市民享有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解決看病就醫和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問題,醫療健康獲得感顯著提升。
◆市民可通過衛生計生健康科普平臺、12320熱線服務等便捷地獲取充分的醫療健康知識,使健康意識明顯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持續鞏固。
◆市民基本實現與家庭醫生簽約,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合理用藥、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以及基本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方面享受相應服務。
5.“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基本社會服務:
◆老年人享有老年人福利補貼服務,困境兒童享有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服務,農村留守兒童享有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孤兒享有孤兒養育保障服務,流浪未成年人享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服務。
◆城鄉常住居民身故者享有免費基本殯葬服務。
6.“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基本住房保障服務:
◆戶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及符合條件的來穗務工人員享有公共租賃住房服務。
◆農村唯一、長期、自住危房的低保低收入家庭享有農村危房改造服務。
7.“十三五”時期,市民將享有如下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布局合理、網絡健全、符合國家、省、市相關建設標準的市、區、街(鎮)、社區(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以及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
◆完善的“城市10分鐘健身圈”和“農村10里健身圈”格局。
◆優惠或免費向社會開放的公共文化場館、體育場館設施;農村居民免費享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送書送報送戲等公益性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