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召開的廣州市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環境保護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提出要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廣州,到2020年,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全年比例達到90%以上,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劃定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水體斷面消除劣V類,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生態保護紅線和空間管控體系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區面積比例不小于14.25%。
監測顯示,2015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12天,達標天數比例為85.5%,PM2.5年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主要江河(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2.1%。此外,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2015年,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分別下降了27.61%、24.09%、38.02%、39.42%,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給廣州的“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
《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廣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資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廣州。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全年比例達到90%以上,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遠低于國家規定的空氣質量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在水環境方面,劃定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的水體斷面消除劣V類,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生態保護紅線和空間管控體系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區面積比例不小于14.25%。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得到提升,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環保管理機制更加完善,形成與新形勢相適應的環保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