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召開的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廣州市糧食流通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其中提出,廣州的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要明顯增強,到2020年,全市糧食供給總量預計達2300萬噸。同時要穩定本地糧食生產,深化國內、外產銷合作,拓寬糧源供應渠道,提升全市糧食保供穩價能力。
目前年消費糧食860萬噸
據悉,目前廣州每年流通糧食達1830萬噸,其中本市糧食消費為860余萬噸,而本市生產的糧食僅41萬噸,自給率不超過5%。據了解,目前廣州政策性儲備糧規模至少可以滿足全市人口半年口糧。同時全市共有451個糧食應急供應點,基本上每3萬人口即設有一個應急供應點。
本次《規劃》結合廣州糧食工作實際,確立了六大發展目標:(一)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全市糧食供給總量預計達2300萬噸;(二)糧食倉儲物流能力全面提升,到2020年,新增糧食儲備倉容100萬噸;(三)糧食儲備管理能力持續增強,全面落實省下達廣州市政策性儲備糧規模任務151萬噸;(四)糧食產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糧食加工業總產值占全省20%以上;(五)糧食流通監管水平顯著提高,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六)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通過糧食流通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確保實現廣州市糧食“供需平衡、價格穩定、質量安全”的總目標。
提升糧食保供穩價能力
此外,《規劃》的核心內容是明確了廣州“十三五”時期糧食安全保障的重點工作。要提升糧食供給能力,確保糧食供需平衡。提出穩定本地糧食生產,深化國內、外產銷合作,拓寬糧源供應渠道,提升全市糧食保供穩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