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建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廣東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明確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要求,與總書記對廣東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以貫之、一脈相承,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的具體化,是我們新時代開創新局面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今天,我室組織“微黨課”,談學習體會,是貫徹省委、市委迅速興趣學習貫徹熱潮的實際行動,這足以說明,我室領導、室黨組政治上的敏感和行動上的自覺。下面,我選擇一個側面談點認識,就是為什么要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怎樣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主要分享三方面體會:
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歷史動因
(一)對外開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倳浽浿赋?,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對外開放也必須放到中華民族的整個發展歷史過程中來思考。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在2000多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曾經極度輝煌,令世人驕傲。公元前130多年的漢朝,張騫率領和平使團,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史學界稱贊張騫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公元740多年的唐朝,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傳授佛法和唐朝文化(他5次航海失敗,第6次成功到日本時,已雙目失明,日本稱他為“盲圣”,大師面向世界之心,日月可鑒。15世紀的明朝,鄭和7次下西洋,訪問30多個西太平洋國家和地區,闖蕩出了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些典型的歷史事實,都是我國與世界各國開展政治交往、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最好例證,也使我國呈現科技發達、社會安定、經貿繁榮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歷史景象。在這段歷史中,我國把四大發明用于生產生活,農業、手工業等各方面都處在世界發展前列,到了宋朝中國全球最富有,北宋的生活水平世界領先,經濟總量占世界的65%以上,人均GDP為450美元,頂峰時為60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人均的400美元。甚至到15世紀中葉,我國仍與世界保持著同等的發展水平。
(二)閉門鎖國是封建王朝走向衰敗的根本原因。明朝初期,沿海島嶼反明勢力、日本倭寇、海盜流寇活動猖獗,東南沿海不太平,朱元璋無力應對上述危機,實行“禁?!闭撸]關自守,以海洋為屏蔽,隔絕我國與海外的交往與聯系。到清朝乾隆時期,更是自以為地大物博、無所不能,深陷“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忽視國際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將世界一切先進科技、文化和發達的生產力通通拒之門外。與此相反,西方國家抓住歷史機遇,積極展開對外貿易,推動工業革命的發展。由于我國缺席這段世界整體生產力提升的歷史,導致從明代開始到清朝,中國全面落后西方。至鴉片戰爭時期,不敵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最終淪落淪為半殖民地。
總書記在回顧這段歷史時表示:“閉關自守曾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苦難,就是因為清朝政府閉關自守,中國走向衰落,國土淪散,人民痛苦”“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歷史經驗和教訓表明,中國要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建成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必須以史為鏡,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現實基礎
(一)廣州改革開放的優勢與強項
總書記在回顧廣東改革開放時指出:“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曾經鼓勵廣東: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廣東條件充沛、基礎很好,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一是有雄厚的經濟優勢。我市經濟總量從改革開放之初的43億元增長到2.15萬億元,不到40年增長500倍,總規模與香港(2.18萬億元)、新加坡(2.16萬億元)相當。人均GDP從970元增長到15萬元,按照世行標準已進入發達地區行列。二是有明顯的交通樞紐優勢。廣州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去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全球第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7位,機場旅客吞吐量全球第13位,地鐵通車里程全球前10位。三是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廣州有高等院校86所,在校大學生超過105萬人。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廣州擁有2200多年的文化積淀,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四是有廣泛的國際交往優勢。廣州是全球唯一保持長盛不衰的千年商都,有“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擁有61個總領館,與世界70 個城市建立友好合作交流關系,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等高端國際會議活動。五是有改革開放的先行優勢。廣州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有3萬多家外資企業在廣州落戶,有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貿往來,去年日均增加市場主體近900戶,近幾年5度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榜首。去年廣州入圍世界一線城市。這些優勢和強項,要在全面開放大局中發揚光大,把強項做強,發揮到極致。
(二)廣州改革開放的劣勢與短板
總書記在談到廣東存在不足時指出,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的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更為明顯。一是外貿質量效益不夠高。去年全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6、落后蘇州和珠海,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低端產品占比大,外貿新業態份額不大,會展業競爭激烈,特別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上海,全球最大的展會中心將在深圳落成,競爭壓力更大。招商引資存在結構性矛盾,基金、園區、小鎮等平臺項目偏多,IAB、NEM和高端裝備等實體龍頭項目偏少,對高端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在減弱。二是營商環境優勢相對弱化。營商環境改革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不足,政務數據信息共享不夠,企業和老百姓辦事不夠方便。以開辦企業便利度為例,新西蘭1個程序、半天,香港2個程序、1天,我市3個程序、6到8天。辦理施工許可,丹麥17項流程、64天,香港11項流程、72天,而我市75項流程、164天。三是國際化程度急需提升。沒有國際組織總部,區域性總部和跨國企業、跨國服務機構數量較少,國際會議規模和影響力不夠,國際交往功能不夠突出等。四是城市環境有待優化。PM2.5壓線達標,有152條黑臭河涌需要治理,有258個城中村需要更新,每天有2萬噸垃圾需要處理,要管1800萬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城市形象改善的任務艱巨。
三、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展望與策略
總書記強調指出,“開創廣東新局面,最根本的還要靠改革開放”。要求“廣東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全面開放”。廣州作為廣東省省會和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理應以更高站位、更大擔當走在全面開放的最前列。目前,我市正在優化城市總體規劃、繪制城市發展藍圖,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實現“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美好愿景。隨著規劃的獲批和實施,廣州改革發展將會再上一個臺階,城市綜合實力、影響力、競爭力、吸引力將會大幅提升,城市文明和諧程度將明顯提高,城市將會更有魅力和活力,也一定能夠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貢獻更多的廣州智慧、廣州力量。眼下,廣州必須走好“三步棋”: 一是以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全方位開放合作。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在鞏固與東南亞、歐盟貿易關系的基礎上,重點開拓中亞沿線國家市場,瞄準世界500強招商引資,集聚全球高端資源,構建內外聯動的梯次產業鏈。二是高標準建設南沙自由貿易試驗區。利用國家賦予自貿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的政策優勢,抓緊完善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高水平制度框架體系,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世貿商業鏈。三是大力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的大灣區規劃一旦實施,我們要不折不扣抓好規劃項目的落實,特別要探索促進三地法治銜接、改善營商環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合作的路徑和方法,攜手香港、澳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總而言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開化結果,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會更可持續、更有成色。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