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
|
保護視力色: |
六年五奪《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60%的企業選擇把華南總部設在廣州,83%的企業為整體營商環境“點贊”,93%的企業已盈利或未來兩年內盈利……
一連串的數據,展現出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不老魅力,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始終獨領風騷:全國首屈一指的工業制造研發實力,第一經濟大省無出其右的人才資源,一線城市中性價比最高的營商與生活環境,多重國家級創新試點疊加的政策紅利。
“十三五”開局之年,廣州發力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劍指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將成為國內外投資者創業發展的熱土。2016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拉開大幕,來自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廣州。
調查
六成企業在穗設華南總部
廣州正從“千年商都”邁向國際商貿中心,成為最受國內外投資者青睞的中國城市之一。2010年至2015年六年間廣州五度獲評《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2014年獲得《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廣東省地方政府整體績效評估報告》、《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第一名。
華南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統計數據顯示:60%的受訪企業(包括外資和中資企業)將華南地區運營總部設在廣州,這一比例是近三年來的最高值。93%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實現盈利或將在未來兩年內實現盈利,其中7.4%的企業表示其盈利大大超出預期,這一比例是2015年的兩倍。
83%的受訪企業認為整體營商環境“好”、“很好”或者“優異”,76.3%的企業認為營商環境與一年前相比持平或提高。38%的受訪企業表示有興趣在華南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開辦新公司或工廠,其中三分之二的企業最青睞南沙自貿試驗區。
產業基礎
工業制造研發全國首屈一指
2015年,廣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1萬億元,經濟總量連續27年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3億元,對外貿易總額8306億元;實際使用外資54億美元;境外投資總額51億美元。廣州已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成為中國最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截至2015年底,廣州市已認定總部企業320家。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編寫的《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14-2015)》中,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得分為74.45,位列全國第一梯隊。經認定的320家總部企業中,世界500強企業2家,分別是南方電網、廣汽集團;世界500強在廣州投資設立的區域型或職能型總部企業22家,中國企業500強18家,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36家。廣州市總部企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3家、61家和256家,服務業企業占比80%。
目前,283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廣州投資設立720個項目。汽車制造、精細化工、重大裝備、商貿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是廣州的十大重點產業。廣州的工業制造和研發能力在中國首屈一指;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66.8%。
根據“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2.8萬億元,年均增長7.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左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提前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營商成本
廣州為企業減負近500億元
綜合經營成本較低,為投資廣州的企業贏得商務成本優勢。根據仲量聯行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統計,廣州寫字樓平均租金為160元/平方米/月,是北京的43.5%、上海的52.1%、深圳的65.5%。在用工成本上,廣州的平均工資水平在北上廣深中排名第四。在平均房價上,廣州僅為深圳的54%、北京的55%和上海的61%。
2015年,廣州通過減稅清費措施為企業減負約495億元(全口徑,含中央庫、省庫和市庫收入),其中推進“營改增”試點減負約110億元;落實其他減免稅政策減負約340億元;停征和下調涉企收費標準等減負約45億元。同時,全面停征堤圍防護費,取消和停征保存人事關系及檔案費等5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住房轉讓手續費等1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
與低成本相對的是,廣州的消費力指數快速提升。在經濟總量及人口基數上,廣東省居中國第一,廣州又位居全省第一,本地人口基數大,居民人均收入高,消費能力強。1小時經濟圈內擁有4500萬的富裕人口,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均位居全國前列。
作為國內最重要的商品批發中心和專業市場集聚地,廣州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占全省近五成。近900個專業批發市場影響輻射全國和全球。商貿業創新發展勢頭迅猛,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1.5萬億元。
人才資源
6名諾貝爾獎得主在廣州工作
廣州聚集了廣東省2/3的普通高校、97%的國家重點學科、全部國家重點實驗室。2015年在穗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6人,中國兩院院士77人。
廣州大力推動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建設,擁有國家級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機構7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6家。同時,擁有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等知識產權機構,為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提供強力的支持和保護。
2016年3月,廣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將在廣州重點產業領域內培養和引進一批“高精尖缺”的產業領軍人才。每年支持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含團隊成員),支持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00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將分別給予300萬元的項目經費資助,并以股權資助與無償資助組合的方式給予最高3000萬元的項目經費資助、貸款貼息、首購首用風險補償等支持。
對于杰出產業人才,廣州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薪酬補貼。產業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按上一年度對廣州發展做出的貢獻,最高每人給予150萬元獎勵。同時提供工作場所房租補助。同時,建立人才綠卡制度,對暫無落戶意向的非廣州戶籍產業領軍人才,在購房、購車、子女入學等方面可享受廣州市市民待遇;為外籍產業領軍人才提供入境和停居留便利,持人才綠卡可辦理2~5年長期居留證件。
政策優勢
自貿區疊加多重創新試點政策
去年開始運作的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領風氣之先全方位與國際接軌。在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全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目前,已有170家外資企業完成外商投資備案,涉及貿易、投資、融資租賃、物流、生物、科技等眾多領域,涉及注冊資本155億元;已辦理72個內資投資項目備案,涉及投資總額超188億元。
在南沙新區,賦予高端人才、通關便利等7大類30條政策。國家部際聯席會議賦予啟運港退稅、整車保稅中轉等15條政策。在金融創新方面,支持融資租賃業務創新,賦予人民幣跨境使用、大宗商品交易、外幣離岸結算等15條政策。
南沙作為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投資者經常將其與前海橫琴比較,尤其是稅收優惠,前海橫琴擁有企業所得稅15%的特殊政策。今年2月,廣州獲批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投資者可享受企業所得稅15%的政策,與前海橫琴同等優惠。
此外,廣州已收獲的政策“大禮包”還包括: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這使得廣州得以率先在國內進行改革試點,為全市各領域制度創新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政府服務
審批時限縮短
至3個工作日
廣州正在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將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制,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審批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提速85%。
與此同時,廣州還大力精簡審批事項,目前市一級僅保留審批事項191項。市、區、街(鎮)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全部建成,近八成的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已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各區政務服務中心平均辦理439個審批及服務事項,街(鎮)政務服務中心可就近辦理56個事項。廣州在全國率先開展建設工程項目聯合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時限壓縮為37個工作日。
在通關便利方面,廣州海關實施“全關通”模式,實現了企業在廣州關區內任一監管點申報,在白云機場、廣州南沙等主要口岸驗放。廣東檢驗檢疫局試點入境貨物直通放行,在廣東省內分別實施快核快放、即查即放、直報轉檢、速檢速放的查驗檢測模式,最大限度滿足國際貿易通關便利要求。
2015年,在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試點的貨物進出口申報、運輸工具申報、跨境電子商務、信息查詢等4個項目上線試運行。目前,南沙區口岸、白云機場綜保區、黃埔區口岸都已開展“單一窗口”試點。南沙保稅港區和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已滿足境內外維修、期貨保稅交割和融資租賃等創新業務運作。
生活環境
去年達標天數
同比增加30天
廣州是中國三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航空、鐵路、公路、航運和信息樞紐。1小時車程可覆蓋珠三角9個城市,2小時車程可抵達香港、澳門。
白云國際機場是中國民航三大中樞機場之一、華南地區最大的機場,擁有3條跑道。規劃建設的第4、第5跑道已開展前期工作,83家國內航空公司和44家國外航空公司在機場運營260多條航線,其中國際(地區)客運航線110條。2小時內可飛抵新加坡、曼谷、馬尼拉,4小時內可飛抵東京、迪拜、吉隆坡、首爾。廣州鐵路樞紐是我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作為華南地區唯一的全國鐵路樞紐城市,廣州也是武廣、貴廣、南廣等重要高鐵線路的起點。廣州南站日開行列車超過500趟,一天之內可通過高鐵到達全國所有重點城市。廣深港高鐵正在建設,開通后可45分鐘直達香港。
2015年,廣州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約1364萬人次,市區(不含增城、從化兩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48.02%。開通地鐵線路9條,運營總里程260公里,日均客運量為653萬人次。目前在建地鐵新線11條(段),在建地鐵線路長度達到260公里。
廣州通過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市環境,提高生活服務便利化水平。空氣質量在中國五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最優,去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12天,同比增加30天,達標天數達85.5%。廣州有9所國際學校,有大批國際化的醫療機構、餐飲企業等,有廣東省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等52家博物館、紀念館和19家公共圖書館,為投資者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