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大幕拉開,產業振興日新月異。在白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經營的關鍵主體,十年來迅速發展壯大。十年前,全區僅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家。如今,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已有62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19家、市級49家,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產值為30.08億元,同比增長約5.81%,增長率高出全市2.7%,在全市農業大區中排第二。十年間,在鄉村振興這一利好政策的支持下,白云區不斷引進僑鑫、融通、鮮美、廣良、金作、樂禾、海露、粵旺、安圜綠天然等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共繪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版圖。今年,共計有27個優質農業項目正在建設中,投資規模達313.69億元,龍頭企業正全面領跑白云現代都市農業。
“龍頭”引領現代農業經營模式
初秋,在江高鎮新樓村,一株株辣木樹嫩綠挺拔,長勢喜人。原來,這是廣東安圜綠天然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培植的功能菜,其根莖和籽具有極高的醫學價值,葉片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市場售價從15元/斤到50元/斤不等,“身價”較高。
“這個菜品目前是試產階段,此前在廣州農博會參展以25元/斤售出,受到市民群眾的熱捧。由于它的經濟價值較高,一般供應至酒店、餐廳及中高階層消費群體。”據該基地工作人員劉維金介紹,自2019年進駐新樓村以來,公司先后搭建了500畝蔬菜大棚,配備水肥一體化設施,通過物理隔絕和生物手段防治病蟲害,在全區率先實現無農藥種植,為市民群眾提供綠色健康的高品質蔬菜。
筆者走訪了解到,該基地除了種植水東芥菜、大白菜等傳統蔬菜品種外,另有香椿、辣木葉等高端菜品,后續將會新增種植燕窩果等市面罕見的水果品種。短短幾年時間,該基地從原來的分散化、傳統化種植模式,轉型成為現代化、規模化的蔬菜生產基地。
同樣的變化亦發生在人和鎮鶴亭村。為全面建設設施蔬菜產業園,白云區有效搭建土地流轉平臺,在鶴亭村引入扎根白云多年的本土企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樂禾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樂禾白云數字農場基地。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解釋,發展數字農業,即是依據園區自然生態的特點,形成集“自然—生產—休閑—采摘—教育”于一體的休閑農業綜合體,發展“可游覽、可觀光、可采摘”的體驗經濟。
目前,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初步形成規模化紫蘇大棚種植,并配備數字化智能管養設備,平時無需人工澆水施肥,即可通過“智慧大腦”實現一鍵管養。接下來,該公司計劃立足園區“數字農業”的生產模式,構建以特色精準種植為主的農業示范園,開發特色精致農產品,為區域提供生產示范、休閑農業開發示范的模范樣板,促進農村三產緊密連接、協同發展。
多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加速成型
近年來,白云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從現代種養、觀光休閑、冷鏈加工、科研種質等方面打造千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高質量打造白云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
期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與白云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現代化生豬養殖示范園、廣東鮮美種苗種業科技園、新鄉村示范帶等現代農業項目,以及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設施蔬菜產業園、種業功能性產業園三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們計劃種下兩顆種子,一顆是傳統農業種子,另一顆是現代智慧農業種子,埋下一個希望,全方面實施種業振興。”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以種業功能性產業園為例,該產業園由白云區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聯合打造,按照“立足廣東、面向華南、輻射全國”的總體定位,規劃“一心、兩帶、兩區”的空間布局,打造華南種業科技創新中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種業全產業鏈發展帶、種業研發孵化區、種業繁育和現代農業展示樣板區,全新建設“種業之都啟動區”,進一步推動種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種子種苗交易,預計今年11月中旬可投入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白云區與僑鑫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總投資200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成為廣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業項目。據介紹,項目構建以廣州為樞紐的大灣區國際化食品流通服務體系,定位“立足廣州、服務灣區、聯結國內、輻射全球”,建設現代化交易展示中心、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品質監控中心、大數據中心、金融結算中心五大功能。目前項目已列入省2022年“攻城拔寨”項目,擬落地鐘落潭鎮鐘港大道旁廣龍南側地塊,預計2022年底動工建設。
白云農業
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白天,田間有成熟的香瓜、西瓜采摘。夜間,數以萬計的燈光亮起,農田變成一片璀璨星海。在人和鎮清河村內,近期開門迎客的人和園農業風景區,正在探索將鄉村旅游和夜經濟相融合,開拓出農業產業發展的兩種經濟業態,讓市民體驗不一樣的鄉村夜景。
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的提出,為白云農業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性。近年來,白云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結合區情實際,在傳統農業轉型、特色產業培育、農村電商發展、機械化率提升等各個方面發力。
作為一個人口大區、農業大區,走好農業現代化之路是大勢所趨。眼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建設迎來重大進展,白云區標準化生豬養殖數字農業示范園項目即將投產,“種業之都啟動區”即將投入運營……三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速成型,捷報頻傳。白云區正聚焦“一龍頭兩園區三基地四示范帶”,以龍頭牽引、園區建設的方式,補齊現代農業的發展短板。
我們看到,農業生產正在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從分散走向集聚。農業企業正在爭相投資轉型升級,從“單打獨斗”走向合作共贏。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既有效鞏固了全區農業根基,也為全區農業現代化迅猛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讓耕耘在白云大地的農民,獲取了種養業本身的經濟效益,還分享到觀光休閑旅游帶來的紅利,可以說,白云區實實在在地把產業發展落到了促進農民增收上。
我們相信,未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白云農業的動力動能將更充沛,新產業新業態將更豐富,農民的錢袋子將越來越鼓,農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十年樣本
人和鎮流溪灣豐華園:從傳統農業到觀光休閑農業的探索
游園賞花、自由采摘、科普學習、收獲農趣,一場關于觀光農業的鄉村主題之旅,時常在人和鎮流溪灣豐華園上演。十年間,廣州市豐華農產品有限公司從傳統的農業種植、加工生產園區,蛻變成為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廣州市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園、廣州市農業公園、白云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白云區科普教育基地,可謂是白云農業版圖發展壯大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
“流溪灣豐華園前身是白云區最大的霸王花種植基地。最初在人和鎮方石村約有300畝生產基地,是一個從事傳統農業種植、生產、加工的基地。這里出產的霸王花干,曾被評為白云區十大名優農產品、十佳農家手信,最適宜廣東人仲秋時節煲湯,是遠銷國內外的送禮佳品。”回想過往十年,豐華園負責人沈漢華形容農業發展充滿了酸甜苦辣,關鍵要找準時機,抓住機遇,伺機而動,農業生產必須走現代化道路。
十年來,隨著白云國際機場多個征地項目推進,加上方石村土地租金上漲等因素,園區逐步將種植板塊轉移到鄰近地區。與此同時,流溪河水源整治、政府發展流溪灣新鄉村示范帶的計劃讓沈漢華看到了機遇。他斥資對園區進行全新升級打造,重新劃定體驗觀賞區、花海種植區、農耕科普教育區、勞動實踐區、運動區、拓展區和休息區、農家樂、特色農產品展銷區等多個特色板塊,一開園就受到市民游客的熱捧。
走進豐華園內,只見種植區有各類名優蔬果,當季新鮮葡萄、木瓜、草莓、青瓜、彩椒等任君采摘,還有撈泥鰍、抓土雞、撿雞蛋等項目供游客體驗。“這種集農業科普、勞作體驗于一體的模式,尤其受到旅行團、廣州市內師生的歡迎,最高峰時年均有近40萬師生入園參加實踐。”沈漢華表示,轉型不久后,園區以“快樂學習、開闊視野”為目標,以生態農業開發為基礎,以創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生產優質的綠色農產品為宗旨,打造獨特的觀光休閑農業,逐步成為廣州市近郊一張新的農業旅游名片。
自轉型以來,流溪灣豐華園至今累計客流量達到210萬人次,為社會提供近250多個就業崗位,為周邊村社、村民增收1000多萬元。如今,廣州市豐華農產品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在示范帶動白云區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為白云區素質教育的拓展延伸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