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禺區都那村200畝年桔九成以上被預訂 純利潤同比增長約20%
年桔是嶺南地區獨特的年味。番禺區都那村被譽為廣州“年桔之鄉”,有著40多年的年桔種植歷史,主要品種有朱砂桔、金桔、四季桔、金蛋果等。年桔不僅是當地村民致富的“金果子”,也是都那村的一張金名片。去年年桔收入達到1180萬元,相比前年增長了10%,今年預計將迎來銷售新突破。
“今年我村200畝年桔,九成以上被預訂,單盆價格同比提升30%至40%,純利潤同比增長約20%。”徜徉于金燦燦的年桔基地,番禺區石壁街都那村黨總支書記江宇炳眼中難掩豐收的喜悅。廣州“年桔之鄉”石壁都那村又迎來了一年桔黃時。在都那福場大街,400多米長的道路兩邊是200余畝年桔種植基地。田間地頭,目之所及,黃澄澄的桔子密密麻麻地掛滿枝頭。
村民為年桔做造型。
“豐”景:“年桔之鄉”遍地金黃
12月20日,記者在都那村年桔種植基地看到,果農們忙碌地穿梭在郁郁蔥蔥的年桔基地里,他們拿著剪子、鐵絲和竹竿給一盆盆年桔“美容”——為年桔做造型。種植年桔12年的彭哥,每天的工作就是對這些年桔進行施肥、引水、打藥、轉盆等,他滿心期待著豐收,“今年行情好轉,預計能售出4000盆年桔,盼著番禺花市能有好銷量”。
種植年桔10年的小周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他每天專注于年桔造型,手上拿著一把剪刀,肩上扛著一捆鐵絲,站在一米多高的桔樹前,雙手熟練地在年桔里“穿梭”,這里剪一剪枝葉,那里纏一纏鐵絲,將隱藏在枝葉下的桔子顯露出來,隨即再用鐵絲把這些桔子逐一向外捆扎好,動作快速流暢。就這樣,一盆盆雜亂無章的年桔被小周“修”成了圓潤的柱形。“造型關乎銷售,對一盆1米左右的年桔做造型需1個多小時,2米左右的年桔至少也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完成。” 小周臉上洋溢著喜悅,因為基地里2000株中小型年桔已被預訂一空,大型年桔訂出去多半,還預留了一部分年桔用于全力備戰2025年番禺花市。
“今年的年桔長勢特別好,果實飽滿而整齊,顏色鮮艷。”正在給年桔修剪枝葉的種植戶馮先生笑著說,他種植了6畝年桔,大部分已經被預訂,單盆價格比去年提升20%左右。種植戶昌哥表示,去年年桔銷售額有10多萬元,他今年有4000多盆精品四季桔可上市,保守估計今年收入可增長10%以上。
看到果實飽滿、大小均勻、色彩鮮艷的年桔,來自廣州荔灣區從事花檔經營的胡老板也是激動不已:“都那村的年桔很不錯,批發回去可以賣個好價錢。”胡老板表示,批發價60多元一盆的年桔,零售價預計可賣到100元。
破局:成立合作社解決經營“兩難”
長期以來,都那村的年桔種植戶們因普遍面臨著分散經營、市場適應能力弱等問題,存在辦理檢疫證書難和開銷售發票難的“兩難”問題。許多桔農在面臨大訂單時,因無法開具發票而錯失商機,這讓不少桔農感到焦慮和無奈。
今年,都那村黨總支以推動民生微實事為抓手,在石壁街有關職能部門和鐘村供銷社的指導下,成立了廣州番禺都那農產品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社員可將松散的經營模式聚集在一起,形成團隊整體宣傳、整體銷售的模式。在后勤保障方面,農產品檢疫證明和農產品外運證明、開發票等工作,都由合作社里專人跟進辦理,徹底解決了桔農銷售年桔“兩難”問題,為桔農和種植戶提升了有力保障,提升了他們的銷售金額,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往年有幾個客戶是海南、廣西的,想要我們的年桔,但是我們沒有農產品檢疫證明和農產品外運證明,年桔根本沒辦法運出省,只能跑到隔壁的順德區去開這個證明,開一張證需要兩三天,還要排隊,特別麻煩。”都那村第一批種植戶昌哥說,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種植戶的年桔能順利地走出廣東,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興產:年桔帶動鄉村大產業
農民專業合作社還積極與高校教授溝通聯系,引進先進農業科技,提升專業種植技術水平,引入自動噴淋系統和使用綠色生物農藥等,讓都那村的年桔產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都那村的年桔產業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為了進一步樹立以年桔文化為主題的特色產業形象,都那村研究制定了以商帶農方案,已連續舉辦了四年的番禺線上花市,通過線上直播銷售模式,拓寬了銷售渠道。
近些年來,都那村積極擁抱電商時代,探索出年花線上直播銷售模式,不僅擴大了銷售,而且打出了品牌。去年年桔收入達到1180萬元,相比前年增長了10%,今年預計將迎來銷售新突破。
都那村與教育部門簽訂協議,多次在年桔種植基地開展教育研學活動,孩子們在這里不僅能學習到年桔的種植知識,還能體驗到勞動的艱辛與樂趣,激發了孩子們對農業、對農村的熱愛。
“我們將繼續秉持聯農帶農、助農共富的思路,通過突出都那村‘年桔之鄉’的文化特色,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年桔種植技術培訓與推廣宣傳力度,拓寬年桔銷路,壯大都那村年桔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江宇炳對未來都那村年桔產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