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進“百千萬” 一線寫答卷
2025年是廣東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大市挑大梁,廣州如何將“百千萬工程”作為“再造新廣州”的重要抓手,縱深拓展高質量發展道路?
6月18日,2025年廣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召開。會上,有關市直單位、區、鎮(街)和市屬國企負責人現場發言,分享各自特色實踐經驗。
這場大會,既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的“課堂”,更是對標先進、查擺不足的契機。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貢獻。
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更美 “引流”能力更強
獲評2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5條中國美麗休閑鄉村、5條國家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這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績單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的匯報發言:“我們將鄉村作為超大城市稀缺戰略資源,由表及里、內外兼修,迭代升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與“面子”美起來同步提升的是鄉村“引流”能力。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不少市民攜家帶口來到從化天人山水度假區。山峰翠谷層巒疊嶂,沙溪水庫一汪如鏡,行走其中,時而邂逅日夕苑、靖節苑、心遠居等藝術造型建筑,在這座花園中感受建筑、藝術、園林、花卉與美食的魅力。
鄉村美、游客多、消費旺。數據顯示,近3年“五一”假期,全市接待鄉村游游客從485萬人次、528萬人次攀升到今年的554萬人次,占全市游客總量近一半。廣州各地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挖掘區鎮村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業,進一步激活縣鎮村發展的內生動能。
增城區:引領突破 山水有了“運動范”
作為引領區的組成片區,增城區在會上亮出目標,“打造產業興旺、城鄉繁榮的現代化建設樣板”。
具體來說,要落實“對標世界一流休閑度假勝地,高水平規劃建設引領區”要求,錨定“引領區綜合門戶、美麗中國嶺南人居典范、國際醫療康養中心、大灣區戶外運動度假目的地”發展定位,提升增城片區“1+6”規劃格局。
謀劃推進74個重點項目,加快森林海三期建設,最美旅游公路28公里示范段完成改造,推動正果驛站、森林海驛站10月前完工,推進正果老街正有序改造提升,打響“村晚”“村歌”品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女子半程馬拉松等體育賽事,高標準建設派潭體育小鎮,讓棒壘球、滑翔傘、機車越野、飛碟射擊等各種“小眾運動”擁有生長土壤……如今在增城片區,引領區“規劃圖”正加速變為“施工圖”“實景畫”。
黃埔區:科產融合 推動顛覆性項目落戶
“我們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底座支撐,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會上,黃埔區分享了“科產融合”的思路與實踐。
首先是全力穩住支柱產業。扎實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汽車產業方面,小鵬汽車去年產值增長53.2%,表現亮眼;能源與儲能產業方面,南方電網雙位數增長,成功引進總投資超500億元的藏粵直流項目。

小鵬智能網聯汽車智造基地
再看戰新產業,低空經濟正加速“高飛”。億航智能成為全球首個四證集齊eVTOL企業,無人船項目也落戶黃埔,帶動形成無人駕駛汽車、船舶、航空器為一體的全域全空間智能體系。人工智能方面,去年啟動建設“黃埔1號”智算集群,今年落地建設無人智能與具身智能數據采集訓練場,加速助推機器人從“實驗場”走向真實場景。
“科產融合”離不開源頭活水。黃埔區以專班服務廣州實驗室,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數據顯示,該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顛覆性創新中心構建“中心+基金+園區+學院”的技術創新體系,去年推動21個顛覆性項目落戶廣州。
花都區: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
如何用“深改革”激發“新動能”?花都區的答案是因地制宜、巧用資源。通過探索實施一批首創性、集成式改革,該區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創新之路。
向放權賦能要動力。花都以鎮街為發展主戰場,創新推進“10+N”重點工作,2024年鎮街層面新注冊項目232個、新落地項目43個,一大批量體裁衣的示范點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起來。“田美新里”“星耀兩龍”等夜經濟示范點人氣高漲、登上熱搜。
向盤活存量要效益。該區構建“政府主導+市場投入+村鎮支持”機制,重點推動19個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其中市級項目9個、全市最多;創新“點狀供地+預支留用地”方式,藍田紫林項目刷新全市點狀供地紀錄。
向更新改造要活力。集群街2號成為全省首個自拆自建成功案例,群眾房屋增值1.6倍;以新華坊為試點,創新“社會資本+預期經營權讓渡”方式,連片推動危舊商業物業改造升級。
海珠區:AI盈利潤 數智引發展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海珠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拿出“AI盈利潤、數智引發展、兵團戰舊改、綠美優環境、合伙助企興”等創新實踐的關鍵“五招”,全力推動“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績。
在“百模大戰”激烈競爭中,海珠區以算法、算力、數據為基座、以大模型為核心,以場景應用為導向,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區。特別是在發展“有營收、可盈利”行業大模型方面,全區目前已有50多家大模型企業實現盈利,大模型備案數躍居全省第一。
邁入第四屆的算法大賽,設置產科教融合賽題,吸引全球名企高校參與;灣區首個面向大模型的智算中心——沙灣智算中心,正推動633項目智算中心載體建設,建成后將提供算力1418P;主動謀劃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賦能企業超85萬家。
番禺區石樓鎮:做好四件事 入圍聯合國“最佳旅游鄉村”
在番禺石樓,大嶺村能滿足你對古村的一切想象。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行走在古祠堂、古橋、古塔和傳統民居間,欣賞鑊耳山墻、雕花門窗等嶺南建筑特色,仿佛“穿越”千年歷史。
石樓鎮在會上分享經驗,活化嶺南古村,他們做好了這四件事:一是“保護+運營”,維育好9000平方米古建筑群,修繕并活化蠔殼墻、永思堂等歷史建筑。二是打造“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常態化開展龍舟體驗、核雕研學等20多個文旅活動,打造獨特鄉村文旅IP。三是廣泛發動企業、藝術家等社會力量參與創建,創新“藝術家創意+村民場地+企業運營”輕資產開發模式,引入27家藝術家工作室,將古建筑活化為手工坊、研學基地等文旅載體。四是“自治+共治”,邀請藝術家和企業參與村民議事。

嶺南古村番禺石樓大嶺村風貌
近日,大嶺村村委會獲評廣東省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表現突出集體。大嶺村也成為全國八個入圍2025年度聯合國“最佳旅游鄉村”之一。
越秀區農林街道:盤活閑置資源 打造“鄰里之家”
曾經,擺在越秀區農林街道面前的問題是,在1.08平方公里的面積中,一方面轄內大醫院、大機團單位和無物業管理的房改房多,另一方面街道自有公共服務空間不足、機團單位場地資源利用不充分。如何破局?
農林街道聚焦居民公共服務、總部企業融入社區、閑置物業盤活需求,爭取2處500平方米的省屬物業支持,發動廣東鏈家等社會力量承租和出資600多萬元,打造鄰里之家和鄰里之家飯堂,嵌入親子小屋、健康驛站、羊城紅騎手成長基地等15類服務“小陣地”。
自去年9月運營以來,鄰里之家開展鄰里街坊宴、鄰里文化節、居家安全診療等活動280多場,惠及居民近萬人次。其中,鄰里之家飯堂日均就餐超千人次,探索形成具備“自我造血”能力的社區飯堂運營模式。
“鄰里之家服務陣地既盤活了臨街閑置物業,探索黨群養老服務陣地建設運營新模式,又為企業提供深耕社區、擔當社會責任的渠道,實現街道、企業和居民多方共贏。”農林街道分享道。
珠江實業集團:構建“體育引流、康養變現、文旅增值”模式
為“百千萬工程”積極注入強勁動能的還有國企。
珠江實業集團把“百千萬工程”作為企業服務重要戰略的主戰場、產業轉型升級的總抓手,在省內3市10地深度參與城中村改造、文化體育、智慧康養、工程服務等重點項目逾百個,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項目運營更強。以“珠實速度”30天建成派潭體育小鎮智慧騎行道,成功舉辦2025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吸引近900名選手參賽。
引爆賽事更火。成功打造番禺“村BA”等特色賽事,獲評國家體育總局“三大球”精品案例。持續構建“體育引流、康養變現、文旅增值”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以“月月有賽事、季季有爆點”為目標,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百千萬工程”活力場。
推動鄉村更興。集團在從化南平村投入1.31億元打造“靜修+”五大業態,推動村集體收入增長380%,村民人均收入增長135%,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和全省首批典型村,并創新舉辦“醫康養·睡無憂”睡眠節,打造全省首個可刷醫保的文旅小鎮。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