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華都市抬眼即見,世外桃源轉身可及。 展開“百千萬工程”繪就的羊城畫卷,滿眼繁花似錦,處處碩果豐饒。
項目建設“熱辣滾燙”,高位推動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推進實施重點項目139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鄉村風貌持續煥新,在花都塱頭看見古村新生,于黃埔逕下邂逅鄉村未來;發展紅利愈發可感,全市農村集體資產、年集體收入居全省第一,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持續推進,這幅壯闊長卷筆意正酣,時刻增添新墨彩、不斷繪出新章節。
越秀
越秀區聚焦區域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公共民生服務等關鍵領域縱深推進,獲評中國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標桿城區十強和中國樓宇經濟營商環境示范城區。
●全區落地百強央企投資項目和區域總部項目44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5%以上。
●瑤臺“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十五運三大賽事場館周邊整體煥新。
●培育推進長者飯堂等147個“小切口”改革創新項目,獲省級以上榮譽34項。
●攜手遂溪縣共建“一園六區”產業平臺拉動總投資170億元。
越秀山體育場
海珠
海珠區聚焦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精準發力,持續鞏固經濟平穩增長態勢,實現一季度經濟“開門紅”,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
●以龍頭企業引領打造數智經濟高地,抖音在琶洲順利拿地建設“一總部三中心”,頭條、騰訊、阿里、唯品會、螞蟻五大平臺型企業帶動全區規上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4.0%。
●打造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區,現有大模型備案項目13個,算法備案126個,數量均位列全市第一,落地大模型項目120個,集聚泛人工智能企業超7000家。
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荔灣
荔灣區始終以頭號力度抓頭號工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以激光與增材制造、現代中藥與高端醫療器械兩大產業為重點的現代都市工業生態加快構建,華潤萬象城、聚龍灣太古里、山姆等大型商業項目進展順利,白鵝潭世界級商圈加力提速。
●通過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村集體留用地建設開發、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升級、老廠房“工改工”、老舊物業提質增效等六種途徑,騰挪約6平方公里產業發展用地,相關工作經驗入選省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投入資金18.8億元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恩寧路、逢源大街—荔灣湖項目入選住建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分批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連續兩年獲市綜合評估第1名。
●新增優質學位7800個,建成長者飯堂168個,全區每千人口床位數達7.6張。
粵劇藝術博物館以及永慶坊周邊已成為廣州文旅地標
天河
天河區區域經濟綜合實力長期領跑全市,位列2024賽迪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第二、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第二,連續兩年榮獲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2024年GDP突破6500億元大關,連續18年總量穩居全市第一,以占全市不到2%的土地貢獻了全市21%的經濟總量。
●加速構建“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22年5765.81億元增至2024年6376.70億元。
●7個重點發展片區開發建設加力提速,2024年天河中央商務區獲評全國“最具消費引領力商務區”,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位列2024年中國商圈商業力TOP3。
廣州國際金融城
白云
白云區在2023年度省“百千萬工程”考評中獲“優秀”等次。
●強化“平臺+產業”并進,高水平打造的“6+6+X”現代產業集群規模突破7000億元,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華為廣州研發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引進鵬瑞利國際大健康醫養城等一批優質項目。
●全省投資最大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項目——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動工建設,省重點建設項目——正佳帽峰灣文旅景區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創新首開區建設和“先安置、后征拆”等機制,制定“1+4”政策,全力推動廣州灣區新岸(羅沖圍)等城中村改造,2024年,全區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資產投資超270億元、同比增長約52%。
●支付國家專項借款187億元、占全市的61%,實現撥付金額、使用速度、改造數量等多個“全市第一”。
廣州設計之都設計殿堂
黃埔
黃埔區以頭號勢頭、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奮力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明確提出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民生、幫扶協作等重點項目區級88個,17個街鎮433個。
●全年引進優質產業項目400個以上,實現180個項目開工、120個項目投試產,完成工業投資超600億元。
●高標準規劃建設40平方公里蓮塘—九龍湖—逕下“田園生態CBD”。
●17個街鎮完成超170個(每個街鎮不少于10個)以上點位的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推進高鐵、高速公路、國(省)道等重要交通沿線環境風貌提升。
●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95%,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普惠均衡,15分鐘醫療服務圈實現全域覆蓋。
幸福里歷史文化街區
花都
花都區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措,推動“百千萬工程”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明顯進展。
●廣州花都經濟開發區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集群街2號打造全省首例“業主自籌+政府激勵”危舊房屋拆除重建項目。
●花都區塱頭村以文化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花都區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助力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花都院區建成啟用。
●5月16日,市委組織部向各區反饋2024年度綜合考核結果情況,花都區獲評“優秀”等次,“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成效排名全市第一。
花都區塱頭村
番禺
番禺區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開辟產業發展主戰場,持續推進“萬畝千億”攻堅,實施企業“月月有動工、月月有竣工”行動,1—5月累計推動18個產業項目動工、7個項目竣工,完成土地供應13宗、總用地面積約500畝。
●聚焦“辦全運、提品質”,統籌實施2025美麗鄉村行動、農房風貌整治提升等三大行動,全區新增種植苗木11.65萬株,高標準完成10個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建成并運營全省首個志愿服務主題公園,推動城鄉風貌換新顏。
●全區四個鎮街入選賽迪顧問“2025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其中南村鎮再次排名全市第一。
古祠堂里獅舞騰躍,展現番禺嶺南古邑文化魅力。
南沙
截至2024年底,南沙區新引進項目235個,新設企業數同比增長165.7%、增速全市第一。
●啟動全國首個機構跨境養老服務國家級標準化試點。
●城鎮新增就業近1.6萬人。
●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超5600套、公辦學位超7100個。
●2024年,全區村集體總收入達18.2億元,平均超1400萬元,14個村44個村民小組首次分紅,全區128個村1298個生產小組全部實現分紅。
●2023年12月,南沙區成為時隔6年重啟申報后全國唯一獲批的國家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此外,還獲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全國平安漁業示范區、“中國黃油蟹之鄉”、全國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先進單位等。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是廣州唯一的郵輪口岸,國內首家實現與地鐵無縫接駁的郵輪母港,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之一,郵輪出入境旅客規模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三。
●4個典型鎮規劃獲省評定為優秀等級,6個鎮全部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全部進入全國千強鎮,5個鎮躋身2024鎮域經濟全國500強,數量居廣州各區之首。
南沙現代農業風貌
從化
從化區錨定“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大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精心策劃“綠水青山 中意從化”農文旅體商融合系列活動、“奮戰百千萬一線、關心關愛更靠前”活動,今年以來共成功舉辦從化一百越野賽、中國卡丁車耐力錦標賽等8場賽事活動。
●全面完成24公里最美旅游公路示范段和特色驛站節點建設,引入德國公司打造國內最具規模、專業程度較高的全地形運動公園,良口鎮、鰲頭鎮(第二批典型鎮)順利通過年度現場考核,第一批、第二批共60條省級典型村已順利完成省實地核查工作。
● 成功舉辦2025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簽約、開工活動,現場簽約項目26個,協議總投資達168.5億元,正式開工項目20個,總投資達47.5億元。謀劃推進引領區67個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292億元。
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
增城
2023年以來,增城區強化擔當、搶抓機遇,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取得扎實成效。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7%,2024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40億元、比2022年增長194%,與2022年相比新增市場主體8.3萬戶、增長35.4%。
●公鐵聯運樞紐獲評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開行國際班列467列,發運量占全市52%、全省43%。
●累計植樹超17萬棵,獲評全國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新塘鎮躋身全國百強鎮,3鎮入圍全國千強鎮。
●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約1.9萬個,2家醫院成功創建“三甲”。
●2024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3.87萬元,比2022年增長12.92%。
增城朱村萬畝片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區
增城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