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潮起珠江,琶洲育新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與人工智能從業人員昂揚奮進,全球最大的城央濕地綠意盎然,廣州海珠區以奮進之姿擁抱未來,新的活力不斷煥發。
活力海珠,機遇無限。眾多客商關注著這片發展熱土上的新機遇,前不久海珠重磅發布的全新“8+1”系列政策措施,在都市工業、產業互聯網等推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大禮包”,打開未來發展新空間。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海珠不斷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在本次投資年會上,海珠區將與大型央企簽約,同時結合海珠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特色,將與多家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簽約。
面向未來,海珠區正在積極落實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有關要求,深入實施營商環境5.0改革,持續提升數字政府服務效能,加強對重點企業及重點投資項目的走訪和上門服務,著力打造有溫度的“海上明珠”營商環境。
浪潮奔涌:
“一區一谷一圈”
激發新動力
今年年初,琶洲實驗室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牽頭成立琶洲算法產業聯盟,大力推動琶洲算法能力的提升。
自2015年以來,在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產業主題下,琶洲試驗區(西區)共招商引進落地了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等28個總部用地項目,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達867億元。琶洲涌現出10家超億元稅收貢獻的企業集團,已成為全市數字經濟產業的龍頭集聚區。
海珠濕地
與數字經濟交相輝映的是扎實推進的都市工業。海珠都市工業載體加快建設,重點打造海珠同創匯(南島)、華新科創島、時代方洲等特色都市工業園區,吸引樹根互聯等超50家優質企業落戶。海珠全面落實“制造業立市”要求,出臺《廣州市海珠區促進都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從做強制造業、穩定供應業、打造特色園區、支持創新項目落地四個方向同步發力。2021年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28.1%,增速居全市第一。
精準布局,才能贏得未來。“十四五”期間,海珠區結合區域特點、資源稟賦,著力建設“一區一谷一圈”空間布局。
在東部,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國字號”牌子,成功納入廣東省自貿區聯動發展區。
在中部,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成功獲評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成立首期規模3億元的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產業發展基金。推動數字經濟為時尚賦能,中大紡織商圈試點項目順利推進,著力打造國際紡織時尚中心。
在西部,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加快打造,太古倉活化經驗被納入市推進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江南文商旅融合商圈重點項目加快實施,推動輻射60萬人口的老商圈煥發新活力。
環境升級:
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吸引全球高端要素
提起海珠區的營商環境,青木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斌贊不絕口。特別是海珠區提出CSO首席服務官,從投資、規劃、稅務、政務、教育等方面全方位、不打烊提供服務,讓企業感受到海珠區良好的營商環境。
創新加速度,來自營商環境的助推。
海珠區持續推動營商環境改革迭代升級,1.0改革聚焦行政領域審批“簡政放權”,2.0改革瞄準重點領域推進“指標攻堅”,3.0改革著力實施行政審批跨部門“流程再造”,4.0改革以“繡花功夫”全方位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水平……目前,海珠區正在加快推進營商環境5.0改革,充分把握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的契機,為市場主體營造更加滿意的發展環境。
改革不停頓,海珠再出新招。
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新興產業要素及數字經濟人才集聚發展,海珠區前不久重磅發布全新“8+1”系列政策措施,在都市工業、產業互聯網、樓宇園區經濟、專精特新、游戲產業、算力算法、國際消費、企業上市、數字經濟人才等九大方面推出了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大禮包”,四大亮點賦能產業創新發展。
海珠區加大重點戰略產業扶持力度。圍繞產業創新和補鏈強鏈主發展旋律,大力促進專精特新、都市工業、算法產業、游戲產業、產業互聯網、企業掛牌上市等方面產業領域發展,例如:對專精特新企業落戶,最高每年給予80萬元關鍵人才補貼;對都市工業新項目落戶,最高每年給予1200萬元獎勵;對培育產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和企業矩陣,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支持鼓勵企業在琶洲試驗區內從事集成電路、芯片、高端軟件研發算力算法研發制造業務,每年最高獎勵500萬元。
同時,海珠區加大國際消費實體培育。結合廣州建設匯聚全球消費資源的現代商都、引領消費升級的時尚之都等發展目標,重磅推出國際消費培育獎勵,對商業載體建設改造、首店經濟、新型消費、高端餐飲酒店實施扶持培育,企業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獎勵。
海珠數字人才十條也吸引著眾多人才匯聚海珠,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海珠實施數字人才登峰、人才創業托舉、產業人才優先、青年100成長等八大計劃,精準支持數字經濟人才創業發展。每年形成數字經濟緊缺核心產業和人才需求目錄,構建頂尖級、專家級、新銳級三級數字人才評定體系,頂尖級數字經濟人才可申請最高150萬元人才獎勵。
為了讓政策申報不再繁雜,海珠區創新建設“用心辦”高質量企業服務平臺,暢通政企服務通道,統一了政策宣傳、推送、申報、受理、解答、兌現等全方位渠道,政策申報一鍵直達,兌現流程透明、快捷、高效,充分實現“一鍵申報、一口受理、一辦到底”。
聲音:“在海珠,是家的感覺”
鄧兆萍,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得主,把嶺南文化融入服裝是她的主要設計理念。曾游歷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她,在海珠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安居扎營”多年。鄧兆萍說,她喜歡海珠的環境,“在海珠,是家的感覺”。
著名服裝設計師鄧兆萍作品
這里的“環境”,一是指產業環境,海珠擁有完整的服裝紡織產業鏈和豐富的時尚產業集群;二是指人文環境,海珠有豐富的嶺南文化資源,如十香園、中山大學、潘鶴雕塑園等,經常啟發她的設計靈感;三則是指自然環境,四面環江又有濕地,海珠空氣環境好,居住舒適度高。
在鄧兆萍的引領帶動下,劉洋等金頂設計師和眾多知名服裝設計師也相繼來到海珠。如今,海珠時尚商圈匯聚了3000多名設計師。可以預見,海珠的時尚產業將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