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次數: |
- |
智能制造 創新未來
機器人在生雞蛋上雕刻、在13分鐘內調酒10層、與乒乓球專業選手切磋……3月28日上午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廣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分論壇上,新松機器人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向嘉賓們展示了機器人制造的最新進展,贏得陣陣掌聲。
據悉,該論壇由廣州萬力集團與廣州智能制造產業聯盟聯合主辦、廣州機器人產業聯盟協辦,圍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趨勢、技術結合方向、產業增值服務等多個維度展開。作為廣州打造“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重點布局方向,智能制造受到高度關注,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重磅嘉賓參與。文/蔣翰旻
智能制造時代黃金窗口期已來臨
“智能制造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換道超車的驅動力,目前智能制造時代已經來臨,未來10~15年將是黃金窗口期,即2025年至2035年將是最好的十年。”在廣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分論壇上,曲道奎做出了以上論斷。在他看來,目前全球面臨著技術突破和制造模式變革,現有的技術不足以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現有制造模式已不可持續,導致了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誕生。
曲道奎認為,機器人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未來需求巨大,市場前景廣闊,智能機器人將引領開創“智能+”新時代。
博創智能裝備公司董事長朱康建則認為目前不僅僅是機器人的時代,還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這個時代改變了制造業思維、制造業模式和創新模式,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引領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拉動工業經濟的創新發展,正在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趨勢。
廣州應成“中國智造產業之城”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到目前最確定的未來,它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認知革命。”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郝玉成以《以機器人+iMES創建智能制造系統平臺技術》為題,為廣州智能制造企業的發展方向提供參考。
他認為,智能制造必須由“硬件”及“軟件”兩個系統組成。硬件系統像人的感覺器官和執行器官,智能軟件系統像人的大腦,制造過程和系統的自主優化運行是軟、硬件系統共同運行的結果。對此,他還特意給出了一個智能制造的組成公式:智能制造=智能裝備+數字化制造過程+iMES。
一呼百應網絡技術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戴森則在表示,互聯網倒逼制造業從中低端向高端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應該培育自己的“互聯網+制造”平臺,而廣州應該成為“中國智造產業之城”。
萬力集團打造智能制造標桿
廣州的智能制造已經落地生根,正在蓬勃發展。在廣州邁向智能制造強市的大背景下,2017年11月,廣州智能制造產業聯盟已經成立。
據悉,智造聯盟由萬力集團、輕工集團、智能裝備集團、越秀集團聯合發起成立,12家廣州市國企參與,旨在以“平臺+智庫+資本”的形式帶動廣州國企在智能制造領域通過發展先進制造業、整合企業資源、深化創新合作模式等舉措,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而作為論壇的主辦方之一,萬力集團正是廣州智能制造的標桿之一。以世界領先的輪胎制造工廠——萬力合肥智能工廠為例,該工廠實際投資14.28億元人民幣,2017年年中達成年產全鋼子午胎200萬條的生產能力。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工廠,它不是簡單地集成了一堆電腦、機器人、機械手,而是通過“最強大腦”MES系統,將所有的設備、機器人以及工藝流程“全線打通”,實現了全領域智能化、全流程自動化、全方位綠色化,成為“快、好、省”的智慧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