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綜合立體交通網總規模約2萬公里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4月10日,16屆66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梳理未來形勢及運輸需求,明確發展目標,并提出綜合立體交通布局、綜合門戶樞紐、城市交通網絡、交通融合及高質量發展等重點任務。
建設5個國際型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充分銜接國家、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空間格局和廣州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廣州“十向四聯一環兩縱三橫”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支撐廣州快速連通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強化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地位,支撐廣州“一帶一軸、三核四極”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至2035年,全市綜合立體交通網總規模約2萬公里,其中軌道約2200公里,道路約1.5萬公里,航道約1500公里,油氣管道約840公里。
《規劃》明確,廣州將打造面向國際、全國、區域和城市服務范圍的四級分類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5個國際型綜合交通樞紐,17個全國型綜合交通樞紐和一批區域型、城市型樞紐。
至2035年,廣州將率先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先進、安全韌性的現代化高質量城市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先進的高質量交通強市,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綜合交通樞紐。
到2035年廣州港貨物年吞吐量達7.5億噸
《規劃》提出通過提升樞紐全球連通水平和輻射能級,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樞紐、多向鏈接的世界級鐵路樞紐、韌性高效的郵政快遞樞紐,支撐廣州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
在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航空樞紐方面,廣州將構建多機場體系,推進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加快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設,規劃建設通用機場,逐步完善飛行服務站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構建城市低空飛行服務網絡。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投入運營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終端年設計旅客吞吐能力和貨郵吞吐能力將分別達到1.4億人次、600萬噸。
在構建多向鏈接的世界級鐵路樞紐方面,廣州將推動形成十大出省高鐵通道。實現與大灣區各城市1小時互達、與省內城市1.5小時互達、與鄰近省會城市3小時互達、與國家級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時互達。
同時,廣州將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樞紐,到2035年,廣州港貨物年吞吐量達7.5億噸,集裝箱年吞吐量達3600萬標準箱。
此外,廣州還將構建多網融合的軌道網和外聯內暢的道路網,支撐“一帶一軸、三核四極”城鎮空間結構,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由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快線和城市軌道交通普線深度融合的多層次軌道系統。完善以廣州為中心、輻射華南的“三環+十九射”高快速路網骨架以及“四十四橫三十四縱”市域干線路網。
- 2024-04-11 【一圖讀懂】一圖讀懂16屆66次市政府常務會議
- 2024-04-11 部署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
- 2024-04-11 廣州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總文件出爐
- 2024-04-11 廣州分階段逐步擴大全市裝配式建筑實施范圍
- 2024-04-11 優化空間載體支撐制造業 廣州打出“1+3”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