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廣州將以“全面上水平、全國有影響”要求,秉持“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幸福”的教育理念,打造世界前列、全國一流、廣州特色、示范引領的現代化教育,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智力服務和創新動力源。其中,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達到80%以上,并引進1~2所國際知名大學來穗合作辦學。
到2020年,規范化幼兒園逾95%
《規劃》提出了廣州教育“十三五”七大專項工作:1.高水平大學及一流高職院校建設項目;2.廣州職業技術院校遷建工程;3.基礎教育提質增效計劃;4.卓越中小學校長培訓系列工程;5.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建設項目;6.優質學校組團發展項目;7.推進校園經典閱讀項目。
在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方面,《規劃》提出,到2020年,規范化幼兒園達到95%以上,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達到80%以上,建成200所覆蓋城鄉的實驗幼兒園,全市義務教育學校100%建成標準化學校,全市示范高中學校數增加到70所左右,中職畢業生升讀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的比例達到30%。殘障學生接受學前教育達到90%以上,接受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
此外,學前教育優質示范園達到3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達到5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學生占95%以上,全市普通高中高考重本率有新提升,高水平大學建設卓有成效。
每10萬人,在校大學生達8500人
《規劃》同時提出,爭創1~2所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增1~2所專科高職院校,組建1所開放大學,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進入國際大都市先進行列,每10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達8500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20~59歲)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5年,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34%。
在教育交流方面,引進世界一流的學科專家和人才團隊,引進1~2所國際知名大學來穗合作辦學,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建設工作取得成效。推動南沙新區開展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綜合改革試驗,支持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南沙自貿試驗區設立獨資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探索兩所大學聘請全球知名專家擔任理工科二級學院院長;支持廣州地區高校教師赴海外學習工作,提升具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
在職業教育方面,推進廣州職業技術院校遷建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廣州職業教育用地緊張、場地分散、發展空間受限等問題。整體推進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支持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一流高職院校。
與此同時,加大對33項教育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力度,引進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領軍人才和一批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超過60%,建成智慧校園達到50%,教育智庫支撐科學決策的能力更加突出。在體制機制方面,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學校和社會的新型關系。保障學校自主辦學權,健全社會參與、評價教育的機制。依法治教機制逐漸形成。形成規范、專業、多元的現代教育督導體系。建成更加科學的財政保障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