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2025廣州醫博會的核心議程——“港澳藥械通”專場會議在廣交會展館舉行,香港衛生署、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代表和醫藥企業代表等350多人參會。會上,“港澳藥械通”政策介紹、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解讀,藥械進入港澳地區準入機制介紹等內容備受關注。
“港澳藥械通”落實案例公布
卵巢癌是中國婦科腫瘤中死亡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70%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五年生存率低于30%。其中鉑耐藥的復發卵巢癌是臨床最大挑戰:傳統非鉑類化療單藥有效率不足10%,患者一般生存期只有數月。索米妥昔單抗作為全球首個靶向葉酸受體α的抗體偶聯藥物(ADC),通過精準識別腫瘤細胞實現高效殺傷。通過“港澳藥械通”引進該藥后,截至今年6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使用該藥的患者有80例,患者用上該藥的時間較全國上市提前了2個月,為她們爭取到了寶貴的生存時間窗口。
肺栓塞是高危心血管疾病,急性大面積栓塞患者常常快速出現呼吸衰竭、休克,傳統溶栓治療存在藥物用量大、出血風險高、起效慢等問題。“港澳藥械通”引進的超聲波輔助溶栓控制系統(EKOS系統),能讓藥物更深入血栓內部,1—2小時藥物吸收率最高提升84%,保證療效,降低風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EKOS系統首例手術成功實施,后續心外團隊還牽頭開展亞洲人群真實世界研究,提供更多循證證據,讓技術惠及更多患者。
這些案例是廣東省藥監部門在專場會議上介紹“港澳藥械通”落實情況時披露的,反映高質量藥械的引進,大力支持了臨床難點、痛點問題的解決。
120種藥械讓1.3萬患者獲益
專場會議披露了“港澳藥械通”政策實施的最新進展。
臨床急需藥械方面,“港澳藥械通”共批準指定醫療機構45家,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臨床急需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目錄(2024年),動態管理急需進口港澳藥械共71種。至今共審批藥械120種,其中藥品53種,醫療器械67種,獲準患者1.3萬余人次。
指定醫療機構方面,“港澳藥械通”第一批包括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廣州現代醫院、廣州和睦家醫院、珠海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中山陳星海醫院等5家;第二批包括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等14家;第三批包括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江門市中心醫院、肇慶正大國健康復醫院等26家,目前“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已全面覆蓋大灣區內地九市。
據介紹,目前“港澳藥械通”審批的藥械目錄包括67個器械,涉及心血管、耳鼻喉等10個臨床領域,其中心血管領域器械產品數量占總數的49%;53個藥品覆蓋了腫瘤、血液腫瘤等13個臨床學科,其中腫瘤科藥物數量接近總數的1/3。
而在廣州地區,納入“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達20家,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獲批藥械88個品種,包括藥品38種、器械50種,累計惠及患者超過8000人次。
“港澳藥械通”擬增指定醫療機構
記者從專場會議上獲悉,“港澳藥械通”擬新增指定醫療機構,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第四批指定醫療機構申報工作。
指定機構擴容,除了開展自評、地市評估、審核確定等程序外,還將考慮兩大關注點。首先是香港長者醫療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醫療機構已增至?20家,其中還有7家機構不在“港澳藥械通”指定醫院機構范圍內,當中的6家是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這將是新增重點考慮的對象;其次還考慮將專科醫院納入“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的布局,更好滿足大灣區內地居民和港澳同胞用藥用械需求,提升健康灣區獲得感、幸福感。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