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機器人現場剝蛋殼

在工作人員的操縱下,機械臂正在剝鵪鶉蛋殼。
手術機器人現場剝鵪鶉蛋殼,全球首款5分鐘PCR儀、抗甲流藥物昂拉地韋驚艷亮相……8月23日,廣州醫博會上,廣州實驗室聯合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主辦的“廣州國家實驗室呼吸健康創新項目推介會暨專題展”順利舉行,活動集中展示了實驗室在呼吸系統疾病防控領域的11項突破性成果,涵蓋傳染病防控、慢病管理、高端醫療裝備等方向。
鐘南山:爭取肺癌5年生存率達到90%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出席推薦會并致辭。鐘南山表示,廣州實驗室作為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引發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成立4年多來,一直錨定呼吸系統傳染病、重大呼吸慢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高端診療裝備方向,依托新型舉國體制,聯合全國優勢力量開展攻關。
談到肺癌診治,鐘南山表示,肺癌是我國所有腫瘤疾病類型中,無論男性女性每年致死人數最多的疾病。目前,鐘南山團隊已經從肺癌早篩、早查、早診、早治、早干預、早康復等方面實現突破,并希望在接下來將各項技術推廣到全國,“現在的中國,一般情況下發現肺癌后5年存活率大概只有20%,我們希望我們的工作,可以讓肺癌5年生存率起碼達到90%。”
談到科技成果轉化,鐘南山介紹,廣州實驗室從籌建開始,就確定了“雙轉化 雙推廣”理念,“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基礎研究向臨床研究,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的一次轉化,以及從樣品到產品再到產品的二次轉化,形成簡便、效優、價廉、安全的技術和產品,向臨床和基層推廣。我們不僅要研發高精尖的技術和產品,更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巨大需求,將這些高端的技術和產品向基層延伸,讓百姓用得起、用得上。”
鐘南山介紹,實驗室近幾年產出了一批關鍵成果,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研發速度快,積極響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四年來,實驗室產出了數十項關鍵成果,包括合作上市的8款藥物和疫苗,以及多個醫療器械和科學儀器設備,基礎研究領域也有很多具有影響力的成果發現。
二是產品效果顯著,滿足臨床實際需求。今年研發上市的抗甲流藥物昂拉地韋,在退燒時間和癥狀緩解方面療效非常顯著,還能一藥多用,可以應對H7N9、H5N6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既為全球應對流感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為預防人畜共患病提供技術儲備。
三是產品簡便易操作,幫助基層省時省力。李亦學教授團隊研發的生物醫學大數據操作系統Bio-OS為科研團隊提供一站式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處理平臺,幫助科研人員省力。曹小寶團隊研發的單細胞測序系統通過高精度和高通量分析和處理單細胞數據,幫助企業大幅降低實驗成本。還有肺功能儀,手持就可以操作,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基層機構也能夠開展呼吸慢病篩查,幫助基層節省人力成本。
后續,廣州實驗室將繼續以產出簡便、效優、價廉、安全的技術和產品為己任,依托新型舉國體制,深化全鏈條建設,加緊科技攻關,產出更多優質的成果,共同護航人民生命健康。
裸眼3D操控機器人做手術
這次醫博會展示的廣州實驗室11項成果主要可分為傳染病防控、慢病管理和高端醫療裝備三大類型。
在高端醫療裝備展品中,國內首款單孔手術機器人驚艷亮相,現場工作人員通過一個大型裸眼3D屏幕和兩個操控手柄,正在指揮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臂徒手剝鵪鶉蛋殼。
該機器人企業的產品經理郭宇浩告訴記者,公司與廣州實驗室臨床基地、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何建行團隊合作,開發了裸眼3D腔鏡顯示系統,實現真三維顯示,在提高手術精度的同時,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
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作為國內首款獲批上市的內窺鏡單孔手術系統,通過直徑2.5cm單孔鞘管同時進入內窺鏡和三支手術器械,適用于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及胸外科手術。其全球首創的蛇形臂技術具有活動范圍廣、負載能力強等優勢,國家藥監局評價其“采用國際首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關注 · 廣州政府網